“凍”真格了!氣温驟降,謹防四種疾病傷身

眼看“小雪”節氣將至,近日江蘇的氣温卻直接“奔3”,有不少網友直呼:這是“立夏”了吧!然而,從11月19日起,氣温將迎來“斷崖式”下降,冬天要“凍”真格了。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各科專家提示:冷暖交替時節,四種疾病高發,大眾需要引起重視,及時添衣保暖。

“凍”真格了!氣温驟降,謹防四種疾病傷身

心內科:天冷了,心臟容易“受傷”

“降温後,冠心病、心梗等病人明顯增多。”心血管內科湯成春主任醫師介紹説,大部分冠心病患對天氣變化的敏感性高,特別是寒冷天氣。初冬氣温變化大,突然的寒冷刺激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出現急性心肌缺血,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天氣轉冷,户外活動減少,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形成血栓,誘發心梗。氣温驟降,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容易出現心肌缺血,這是秋冬季節引發心臟疾病的重要原因。

另外,冬季呼吸道感染多發,易誘發肺炎,這也會造成心臟負荷過重,成為心梗的重要誘因。

呼吸科:咳咳咳不停,小心是肺炎

中大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韓淑華主任醫師介紹,秋冬季節氣温下降,冷空氣刺激後氣道免疫力下降,功能受損,繼而氣道反應性增高,很容易引起咳嗽、胸悶甚至哮喘、呼吸困難等。因此氣温驟降時有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容易病情反覆或加重。

值得關注的是,如果咳嗽的時間比較長,兩三週還不好,應該到醫院找呼吸科的專科醫生。韓淑華主任醫師介紹説,醫生會結合聽診和血象、胸部CT的情況,判斷肺部有沒有陰影,是不是有肺部感染或其他的疾病,並指定相應治療方案。“有時並不是所謂的咳嗽引起肺炎,而是肺炎引起的咳嗽。”韓淑華主任醫師提醒道。

專家建議,體質弱、容易咳嗽的人羣,寒冷天氣出門時可戴口罩,增加衣服,重視頭部、胸背和足部保暖以免着涼。

神經內科:晝夜温差大,老人一不小心就“中風”

中大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郭怡菁主任醫師介紹,冬季是腦梗高發季,特別許多老人晚上上廁所或早上起來就中風了。這段時間也是一天中最寒冷的時刻,氣温驟降,晝夜温差懸殊,低氣壓、高濕度,都易刺激體內控制血管活動的神經,造成小動脈血管的持續痙攣,使血壓驟然上升,卒中意外也接踵而至。晚上睡眠時,人處於靜止,血液粘稠度增加,也是中風高發於這個時段重要原因。

專家提醒,一旦發現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一側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説話不清或理解語言困難、眩暈伴嘔吐等症狀時,必須高度警惕,立即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消化內科:天氣轉涼,胃病高發

消化內科副主任馮亞東副主任醫師説,天氣轉涼時是胃腸道疾病高發期,因為低温刺激會引起毛細血管收縮,影響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環,從而引發急性胃痙攣、胃潰瘍、胃腸炎等胃腸道疾病。

近來接診的好多患者都是受涼後“老胃病”發作,專家提醒,本身有胃病的人到了這個季節要特別注意保暖,根據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防止腹部受涼。在飲食上要注意暖胃養胃,多喝熱水少吃冷食。

中醫內科:推薦三款暖身食譜

中醫內科張榮春副主任醫師提醒説,冬季寒冷,特別是氣温驟降,尤其是年老體弱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俗話説“寒從腳下起”“背宜常暖”,寒氣容易通過這些部位侵入人體,所以足部保暖、背部保暖、頸部保暖是三個要區,穿衣建議“顧兩頭、腿要厚、腰別露”。同時結合飲食驅寒、運動驅寒、居室保暖,能有效防止一些呼吸道、胃腸道、心腦血管及骨關節疾病的發生。

專家建議,冬季運動最好在有陽光的時候多做户外活動,宜避大風、大霧,鍛鍊不宜多出汗以免耗散較多熱量。

此時人體需要更多熱量,飲食能夠驅寒,宜多食用温熱性質的食物,如羊肉、蝦、泥鰍、韭菜、核桃仁、桂圓、桂皮、生薑等,適合於平時怕冷、肢涼、腰痠、胃寒、便溏的人,以增加熱量,抵禦寒冷。但口乾咽燥、大便秘結、怕熱多汗、口瘡、痔瘡、癤腫的人不宜食用,所以冬季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進補。

那麼我們在家可以做哪些美食暖暖身子呢?張榮春副主任醫師特別帶來三款簡單容易操作的食譜:

1、當歸生薑羊肉湯

當歸20g,生薑30g,羊肉500g,洗淨加工,放入砂鍋中,加清水、料酒、食鹽,燉至羊肉熟爛即成。

2、韭菜炒核桃仁

核桃仁50g開水浸泡去皮,韭菜200g洗淨切段,加麻油、食鹽翻炒至熟。

3、枸杞大棗黑米紅豆粥

枸杞子20g,大棗20g,黑米20g,紅豆20g,大米100g,洗淨,加水浸泡,煮熟黏稠即可,或加冰糖。(蔡逸秋)

【來源: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55 字。

轉載請註明: “凍”真格了!氣温驟降,謹防四種疾病傷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