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果媽媽
生出來5斤多的寶寶,和生出來8斤多的寶寶,差別有多大?
我們一般人見過的新生兒不多,所以不怎麼有概念。
但是在助產士眼中,別看只有兩三斤的差距,體重差異較大胎兒,大小可太不一樣了。
在網上看到一位產科醫生用兩個
寶寶模型
做對比:
她一手拿着一個5斤多的寶寶,一手拿着一個8斤半左右的寶寶,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這樣直觀的一看,你就可以想象得到,分娩時生這個八斤多的寶寶對產婦來説是一個怎樣的挑戰。
其實,新生兒的骨骼都是差不多的,多出來的這三斤,基本上都是脂肪和肌肉。
但是,多出來的這三斤,卻給寶寶和媽媽帶來不小的風險。
胎兒出生時體重超過4000克,也就是8斤以上,就屬於巨大兒的範圍。
騰訊醫典中稱,“巨大胎兒增加了母嬰的近期和遠期併發症,嚴重影響孕產婦及新生兒的生命、健康發育及後期生活質量。”
也就是説,胎兒在孕期長得太大,對寶寶來説、對媽媽來説,遠期來説、近期來説,都有不小的負面影響。
近期來説,胎兒體重過大順產就比較困難,首先產程會延長,其次會陰撕裂概率增加,容易出現肩位難產,必要情況下還需要剖宮產,產後也容易出現出血、子宮收縮乏力、子宮內膜易位等問題。
媽媽生得艱難,寶寶也不容易,體重過大的胎兒,分娩中容易出現新生兒產傷、新生兒窒息、新生兒合併症。
遠期來説,有數據顯示,巨大兒出現先天性心臟病等問題的比例要高於正常體重的寶寶,長大後,他患成人病的幾率,會升高4-5倍。
所以説,如果你還覺得孩子生出來之後越重代表孩子越健康、孕婦懷孕過程中一定要多吃多喝,那麼你的觀念需要改一改了。
上一代的老人們,都喜歡兒媳婦能給生一個大胖小子,這主要和當時的生活條件和醫療水平有關係。其實我們國家從4億人口增長到14億人口,還沒有多少年,當時人們的平均壽命,只有三四十歲,這個壽命水平主要就和新生兒存活率以及兒童病死率有關。
所以在那個年代,孩子體重越重,一定程度上代表它越強壯,更容易存活,也證明孕婦懷孕期間吃得越好,所以大家都希望孩子出生時越胖越好。
但是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社會的醫療水平都和從前不一樣了,除了早產兒或者多胎兒等其他情況,胎兒體重一般不會特別低。
新生兒出生,有一個正常的體重參考範圍。
新生兒出生體重可以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是低出生體重兒,體重不足2500克;第二種是正常出生體重兒,體重在2500-4000克之間;第三種就是巨大兒,體重在4000克以上。(體重不足1500克,成為極低出生體重兒,體重不足1000克,成為超低出生體重兒。)
當然,不同胎齡的寶寶,不同性別的寶寶,出生體重範圍稍有不同,男寶寶正常範圍是5-8斤,女寶寶正常範圍是4.5-7.5斤。
巨大胎兒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比如遺傳、寶媽懷孕之前的體重、孕期增重幅度、懷孕週期、孕期糖代謝異常等,其中孕期營養攝入過多和活動量減少是巨大兒發生的主要原因。
所以説,整個孕期控制體重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強調,懷孕後體重增長不能是無限制的,醫生建議,一般情況下整個孕期體重增加應該控制在25斤左右,如果懷孕之前寶媽體重較高,體重指數(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kgm2)超過25,那麼孕期體重增加幅度建議控制在建議14-22斤之間,而如果懷孕之前寶媽體重是偏瘦的,則增長幅度反而可以多一些。
整個懷孕過程,根據胎兒發育情況不同,早中晚體重增長範圍要控制在:孕早期2公斤內、孕中期5公斤、孕晚期5公斤。
實現體重的控制,基本上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那樣:管住嘴、邁開腿。
不過,由於是在孕期,情況特殊,這時候的體重控制還和普通人的減脂瘦身還不一樣,隨時要估計肚子裏的寶寶,所以在飲食和運動兩方面,要有不一樣的控制方案。
①高營養低熱量
既要保證營養,又要不能發胖,高營養低卡的食物就是首選。蛋白質充足的食物,比如雞肉、魚肉、牛肉可以多吃,雞蛋牛奶也要保證;另外蔬菜水果也要保證,肚子就這麼一個肚子,吃下這個吃不下那個,所以營養全面均衡不長胖的第一要義,就是吃得均衡。
②少食多餐
普通人是一日三餐,而孕婦可以是一日五餐或六餐,除了早中晚,上午和下午可以中間選一餐,晚上睡覺之前有一次宵夜,這樣也符合懷孕後子宮壓迫胃造成胃容量縮小帶來的一吃就飽問題。
③適量運動
只要身體條件允許,在專業的指導下,孕媽媽是可以開展孕期運動的。網上很多明星都曬過自己孕期運動的照片,比如陳意涵、姚晨、謝楠。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散步等難度小強度低的運動,但是運動時間要儘量保證,不是動兩下就回去,覺得自己今天運動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