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不動就“哭鼻子”的孩子,與不愛哭的孩子相比,長大後差距明顯

在成年人的世界觀裏,“哭”是令人嗤之以鼻的軟弱行為。很多家長就教育孩子“不許哭,要堅強”。但這種教育理念正確嗎?研究發現:動不動就“哭鼻子”的孩子,與不愛哭的孩子相比,長大後差距明顯。一、負面情緒的調節能力孩子哭鬧是因為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內心自然會覺得委屈、壓抑。而這種負面情緒,一定要宣泄出來,長期壓抑負面情緒對於心理健康的影響很大。心理學家佛洛依德認為,一個人如果善於釋放自己的情緒,他的精神和心理就不容易以壓抑。長此以往,長大以後情緒表達能力差,在性格方面也比較壓抑沉默,不願與他人交往。

動不動就“哭鼻子”的孩子,與不愛哭的孩子相比,長大後差距明顯

二、情商的高低美國心理學家Susan David通過研究發現,那些情緒感知能力差(俗稱情商低)的孩子,彷彿身上包上了一層隔膜,阻隔了他們向外部伸去的神經。而不許哭就是其中的一層隔膜。反觀那些高情商的人,似乎都是特別愛哭鼻子的人。比如主持人何炅、蔡康永,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兩個大男人在節目裏哭起來!這是因為他們的情緒感知能力太強了,他能感受到別人的情緒,很容易觸動心絃。也正因為如此,他們處處周到,才能收穫不少朋友,成為公認的高情商。

動不動就“哭鼻子”的孩子,與不愛哭的孩子相比,長大後差距明顯

三、共情能力的強弱大男子主義的男人,給人最明顯的感受就是無法察覺他人的情緒、缺乏共情能力、對別人總是表現得漠不關心!這很大程度跟他成長的環境和經歷有關。試想一個男孩子哭了,父母上來就劈頭蓋臉一頓罵:“哭什麼哭!有什麼好哭的”。這句話像不像大男子主義的老公對妻子説的話。因為他們小時候哭泣這個情緒沒有被理解,也沒有被安慰。讓他們從小認為哭是不對的、不應該被表達的、是令人厭惡的。

動不動就“哭鼻子”的孩子,與不愛哭的孩子相比,長大後差距明顯

他開始習慣壓制這種情緒,久而久之對這種情緒變化越來越不敏感,自然成為了那個冷漠總是察覺不到別人情緒波動的人,而這種人長大後人際關係堪憂!最後想提醒家長,不要盲目地讓孩子去堅強,請讓他們在兒時想哭就哭、想笑就笑,長大後做一個有温度、高情商的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88 字。

轉載請註明: 動不動就“哭鼻子”的孩子,與不愛哭的孩子相比,長大後差距明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