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鞏悦悦 策劃整理
編者按:即日起,《青年説》欄目策劃推出“鄉村教育者手記”,為鄉村校長和教師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分享教育一線的所見所聞所感,助力鄉村教育先行區建設。
以下是沂源縣大張莊鎮曹家莊小學校長王煥濤的教育手記:
今天遇到一篇文章《教育最大的危險,是指望孩子“自覺”》,讀後感觸頗深。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深深地影響着孩子,甚至決定孩子的一生。可知,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可以説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孩子終生的教師。所以,在孩子教育的道路上,家長是不應該“偷懶”的。
我們學校是典型的農村小學,就目前學校的學生來説,絕大多數都是父母常年在外務工、與祖輩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兒童。這些特殊的學生,由於家庭教育缺失等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孩子們無論是在性格上、習慣上還是在學習上均存在較大問題。這給當前農村小學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
一位作家説過: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小時候,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也是唯一的依靠,這時候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期。等孩子長大了,獨立了,教育就變得困難了。”
的確,農村的父母更不容易。為了養家餬口,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環境,他們每天都忙於勞作,實在是力不從心。有的家長甚至把孩子丟在家裏外出打工,更談不上對孩子的教育了。
但是家長要知道,孩子的教育是一場無法撤回的直播,一輩子只有一次機會;孩子的成長沒有回航,每一位父母都要珍惜孩子的成長時刻,哪怕擔子再重,也要對孩子的未來負責。
世上沒有生來就自覺的孩子,偷懶貪玩、喊苦喊累是孩子的天性。有專家表明,孩子至少要到十五六歲,才真正具備自覺性。孩子自覺性的建立,更是一個漫長且複雜的過程。指望孩子自覺,是對孩子人生的不負責,從來沒有天生自覺的孩子,只有長期督促的家長。
教育是一項嚴肅的事業,如果明知孩子這樣不對,為人父母卻捨不得管,又如何能指望孩子成才呢?當然,我們並不推崇一味地對孩子嚴厲,只是在孩子世界觀和人生觀還沒有樹立起來的時候,需要家長為之引導,這份引導有時候不得不需要父母狠下心來。
網上曾有這樣一則視頻,視頻中出現了多種父母在生活上的一系列的陋習場景:“媽媽抽煙、隨地亂扔香煙頭,孩子也抽煙、隨地亂扔香煙頭;爸爸喝酒,孩子也跟着喝酒;媽媽酗酒、情緒失控亂髮脾氣,孩子照做......”當父母都驚訝於孩子們出格的言行舉止時,可曾想過,這些所有都是出自於“人生的第一位老師”身上。
中國近代女革命家宋慶齡曾經説過:“孩子們的性格與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孩子長大成人以後,社會成了鍛鍊她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着重要得作用。但是,在一個人得身上留下不可磨滅印記的卻是家庭。”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以身作則。孩子是富有模仿性的,父母和孩子朝夕相處,他們每時每刻都在接受子女的“監督”。要禁止孩子不要做的事,總要自己先不去做,要求孩子要做到的事,首先自己先去做,也就是説,父母要處處、時時、事事以身作則“自己先做樣子”,這就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法”,所謂“習於善則善,習於惡則惡”。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不管是農村孩子家長還是城裏孩子家長,作為孩子的養育者,父母都應該重視自己的榜樣作用。為人父母要對自己嚴格要求,懂得學習與反思,改正壞習慣,以身作則,從生活點滴中,給孩子樹立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