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這種“自私”有理可尋,媽媽彆強迫孩子改,有些分享不是美德
有的家長總希望孩子完美,於是生活中總給孩子設定很多的要求:遇到熟人要打招呼、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要懂分享等等。可是家長有些時候為了面子而強迫孩子,這種教育方式有些本末倒置了。
小璐家女兒2歲半了,最近也不知怎麼的,女兒管自己的東西特別嚴,以前有東西會很大方的跟小朋友分享,但是最近大反差。
前幾天姐姐帶着孩子來家裏玩,姐姐家孩子和閨女差不多,小朋友一進門閨女就渾身帶着敵意,對小朋友説這個是我的,你不可以動。
小璐見此情況,趕緊選了閨女不玩的玩具給小朋友,閨女看見之後又立馬跑過來説:“這也是我的,我還要玩,你別玩了”。這樣三番五次之後小璐覺得特別的沒有面子,於是強迫閨女給小朋友分享,最後閨女不願意倒地就開始哇哇大哭,怎麼哄都不好。
小璐最後只好選擇無視閨女,把閨女自己放在一邊,帶着姐姐和小朋友去其他房間玩了。這件事過後,閨女一整天都不開心,遇到事情雖然不想讓小朋友玩,但是也不敢説了。看着閨女那可憐的樣子,小璐心裏還有些不忍。
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有些時候孩子不想分享,都是有原因的。
1.孩子處於維物階段
孩子一旦進入2歲,孩子的思想有了360度轉變,可能以前特別喜歡分享的孩子,忽然變得特別自私小氣,這個時候家長不要強迫孩子,因為孩子正處於維物階段。孩子開始懂得自己和物體之間的關係,開始有意識知道這個東西是我的,我可以來支配。所以這個階段孩子不願意分享,正是孩子能力發展所驅。
2.孩子維權意識作祟
孩子之所以不願意分享,還和孩子成長過程中維權意識這個階段有關。這個階段的孩子想要彰顯自己的“權利”,自己的東西歸自己支配,自己説了算。而且這個時候的孩子不喜歡被強迫,家長千萬不要為了一時的面子,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3.孩子叛逆心理
孩子不願意分享,還有一種情況可能孩子正處於叛逆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就喜歡和周圍的人唱反調,你越是讓我這樣,我偏不。所以就會出現家長眼中不聽話自私的孩子。
分不分享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不要總是用成人的想法去左右孩子,如果家長不瞭解孩子“自私”背後的原因,硬讓孩子分享,其實是在傷害孩子。
1.孩子覺得家長不愛自己
如果家長總是強迫孩子去分享,如果自己不分享,家長就會懲罰責備自己,慢慢的孩子會覺得家長一點都不理解自己,一點都不愛自己。而且有時候孩子會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家長親生的,可能這種想法孩子不會説出來,但是隨着時間的累積,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關係會越來越遠,這種傷害會一直留存在孩子心間。
2.孩子會變得討好
家長總是強迫孩子分享,孩子不分享家長就會表現出不開心,有些時候還會懲罰孩子。時間久了孩子為了取悦家長,強迫着分享自己的東西,慢慢的孩子就會習慣這種模式。等孩子長大之後孩子就會變得討好別人,這樣的孩子一般生活的都不開心。
3.孩子失去自我
家長總是強迫孩子分享,其實跟強迫孩子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是一個性質。如果性格比較強的孩子還好,不會屈服於家長的強迫,但是大部分的孩子做不到,最終他們因為各種原因會妥協。長此以往孩子會慢慢的失去自我,找不到自我價值,就算以後有機會放在孩子面前,孩子也不會主動爭取。
其實分享也有度,不是所有的分享都是美德,當然家長要想讓孩子學會分享,至少要給孩子提供一些有利於分享的條件。
1.給孩子分析分享的好處
有些時候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因為有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分享是啥,對自己有何意義,對受到分享的人又有何好處,只是一味的強迫孩子做決定,所以孩子最終拒絕也是情有可原。家長讓孩子分享的時候,可以給孩子説一下分享出去這個東西,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小朋友都有什麼樣的意義。相信終有一條會觸動孩子願意去和別人分享。
2.分享的東西準備多個
有些時候家長只是要求孩子分享,但是從不考慮孩子內心的感受。比如家長讓孩子分享吃的或是玩具,本來東西就只有一個,孩子分享完自己就沒有了,換做是你你願意分享嗎?所以家長要想讓孩子分享,至少分享的東西是多個,孩子分享完之後自己也有,這樣讓孩子分享起來至少要容易一些。
3.提供多樣的分享方式
家長讓孩子分享東西,一般給出的方式都是不利於孩子的,孩子思前想後最終決定放棄。對自己沒有好處,自己為什麼要去做。所以家長再讓孩子分享,不要只給孩子一種方式,家長提供多種可以供孩子自己選擇,最後不管選哪種,家長都要尊重孩子。
分享不是硬性要求,國家也沒有規定不分享會怎麼樣?所以家長不要總強迫孩子分享。家長要孩子分享的時候,靜下來想一想,讓孩子分享到底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和虛榮心,還是真的是為了孩子,當家長想明白之後再做出決定。如果為了自己的面子,那還是不要傷害孩子了。如果是為了孩子,分不分享那就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吧,無論孩子怎麼選,跟家長沒有任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