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多地中小學又開啓了線上教學。
線上網課與線下上課最大的不同,是教師學生隔空相見,學生不認真聽課開小差,教師也鞭長莫及,不能進行有效管理。
網課學習,要想取得較好的效果,拼的不是授課教師內容選得多精緻,設計多巧妙,講課多精彩,而是拼孩子是否有較強的自律能力、獨立自我學習力。
因此,作為家長,要想讓孩子網課學習不落伍,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當先從培養和提升孩子的自律能力開始,這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是榜樣引領。“宅在”家中,這個榜樣,無疑就是家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説得好不如做得實。孩子是家長的影子,要孩子自律,家長當先要自律,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要做到。
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不僅是口傳,更要“身授”——孩子學習時,家長不要看電視、不要玩手機,更不能耍牌、打麻將,可以讀報、可以看書,可以做該做的“正事“,如做家務、洗衣服、在電腦上辦公等……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凡事自覺,言出必行,身體力行,孩子自然就會效仿!
其次是制度約束。家長要與孩子協商,共同制訂恰當的網課學習制度。
無規矩不成方圓。居家學習也需要紀律約束。因此,放假了,網課了,也應當訂有恰當的紀律。這個紀律如何制定?家長不能搞專制、“一言堂”,要尊重孩子、講民主。
這是因為,每個孩子不是木偶、不是機器,他們都是有獨立思想的人。特別是小學高年級和中學的孩子,逆反心日盛的他們凡事希望自己做主,不願意受他人擺佈。
為此,家長首先要尊重孩子,要講民主,與孩子共同協商,制訂出他們自我認可的計劃、規則和紀律,如生活作息時間表、居家學習時間表,作業、閲讀、鍛鍊、參與家務勞動等計劃書。同時,還要輔以相應的獎懲措施,如孩子按計劃完成各項任務,可以獎勵他們想要的物品,要打的遊戲,想看的電視等,反之,就要受到相應懲罰,如一天甚至幾天不能再打遊戲,不能再看電視等。
再次是養成習慣。讓自律成為習慣,家長當作一個智慧的“他律者”。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説:“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欣賞。”每一個人都喜歡別人的讚美。一句恰當的讚美猶如銀盤上的一個金蘋果,使人陶醉,會激勵其在以後的日子裏不斷重複這樣的行為。因此,當孩子自覺完成每一個任務時,家長就要毫不吝惜地給予肯定、讚美和鼓勵,讓孩子在讚美的愉悦中,不斷下定“這樣真好,下次還如此”的決心,從而使自律觀念不斷得到強化。
同時,對於孩子完不成計劃時的任性,家長要實行“零容忍”堅決按“原計劃”實施懲罰,決不“心慈手軟”。
如孩子不能按規定時間起牀,那麼孩子就不能再吃上早飯,也沒有零食可吃。“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這個時候,家長唯有狠下心來做“後孃”,才是真正愛孩子。而實際上,一頓早餐餓不壞孩子,相反家長對孩子“違規”的“憐憫”、退讓,則會使前功盡棄,讓孩子放任自流,心中無懼,再好的規矩也就成為了虛設。
當然,智慧的家長都會以包容的心態、尋美的眼光,儘可能多地發現孩子的每一個閃光點,對孩子多表揚少批評,多讚美少指責,多獎勵少懲罰,激起孩子的向好、向美之心,讓孩子的正能量不斷得到積蓄,好習慣不斷累積,漸次實現從自律到自覺的昇華。
此外,自律不僅表現在學習上,更是一種人格素養,所以,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便不僅是在孩子學習時,而是要貫穿於生活的全過程。
如生活自理、衣着得體,講究衞生、待人接物、遵守公共秩序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方面會相互影響,相互促進。自律是全方位的,唯有讓孩子衣食住行事事自律,他們的學習才會自覺!
有的家長僅想着讓孩子在學習方面自律、其他方面則放任自流的“一廂自律”想法是狹隘的、也是不可能實現的。
(作者,李玉柱,本文為 平湖一柱 原創作品,歡迎指導,轉載或引用請註明作者和出處,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