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不要再逼孩子“合羣”了,心理學家:有個內向的孩子其實是件好事

由 展東明 發佈於 健康

家長總是喜歡用“內向”、“外向”這樣的標籤來區分孩子,好像只有這兩種標準才能把人區別開來。

小麗最近就發現,自己家孩子見到長輩,都不打招呼。只有在家長“快叫人啊”的提醒下,才勉強躲在大人身後,説聲話。而同事家小孩,卻完全相反。見到人,老遠就開始打招呼。小麗感到很苦惱,甚至覺得孩子不愛説話是有心理問題。

其實,像這樣“不愛説話”的孩子和焦慮的家長應該有很多,更多的父母會認為,內向、靦腆、不愛説話的人,相比活潑、開朗的孩子,會更易受到別人的欺凌、更容易吃虧。

因此,很多父母都會“強迫”自己的孩子,多説話、多與人交往。即便孩子心裏一百個不願意,家長還是不願意放棄,將孩子“培養”成自己心中理想的外向孩子的樣子。

性格內向並不等於能力低人一等,孩子內向其實也不是件壞事。

內向的孩子,通常具備以下獨特優勢:

1. 精緻的思想家

內向的孩子,通常大部分時間都在獨處,善於觀察身邊事物,在長期的觀察過程中,會思考越來越多的問題。同時,思考問題的能力也在逐步提升。在做決定之前,他們通常會進行細緻的思考,決策出錯的機會也會降低。

2. 獨特的交際家

照常人思路理解,內向的孩子不擅長和人交往,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也較差。其實不然,內向的孩子會把自己的交際圈縮小,與少數志趣相投的人建立緊密的聯繫,可以説他們的朋友不在於多,而在於精。他們不是不擅長交際,而是方式比較特殊。

3. 富有想法的創造家

內向的孩子專注力更強,他們會把精力全放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較長時間的思考,就容易產生富有創意的新想法。同時,他們還更具有耐心,有決心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頗有發明家的氣質。

4. 強大的內心力量

內向的孩子,一旦確定了自己想做的事,就會一往無前的堅持到底。他們非常有主見,也聽從內心的呼喚,即便事情很難,也會等待時機、想盡一切辦法辦到它。忠於內心,堅持初心,是許多人做不到的。

家長要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這樣的孩子?

1. 理解

父母首先要明白,內向不等於自卑、不等於對現實不滿。瞭解一個孩子要看他的全部,父母可以多觀察孩子平時的狀態、行為,判斷孩子情緒是否健康。如果孩子真的是,內向的性格特徵,不要強迫他們做出改變。

2. 尊重

不管孩子喜好如何,只要是健康的、合理的,家長就應該尊重孩子天性。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一些沉重的負擔。接受他的優點,也不要嫌棄他的缺點。對於孩子的選擇,也要予以尊重,做一個開明的父母。

3. 鼓勵

如果孩子做出了一些改變,或者某個方面做的比較好,家長就要及時鼓勵和表揚,讓孩子知道,你時刻在關注他、支持他,而不是因為性格原因忽視他。對於孩子的合理要求,家長也要儘可能的答應,多多建立認同感。

內向只是一種性格表現方式,而不是大人評判孩子好壞的標準。不管性格如何,每個孩子都有獨立的人格,家長愛外向的孩子,也要珍惜內向的孩子,不要帶有偏見,也不要強行改變孩子發展軌跡。

你家孩子性格怎樣?你是如何引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