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光明網
炎炎夏日
很多人選擇在空調房裏躺着
但是不乏喜歡在這個季節
進行户外活動的人
大家出行時多會選擇樹木
草叢較多的陰涼處躲避太陽
但在外遊玩時
要警惕一種可以致病
甚至危及生命的動物——蜱蟲
小蜱蟲大危害
近日,媽媽在給2歲9個月的寶寶康康(化名)洗澡時,發現他右側腰部有一隻蟲子。“蟲子長得黑不溜秋 的,頭部已經鑽進了我小孩身體裏,我也不知道是什麼,不敢拽掉,就趕緊叫上他爸爸,一起上醫院了。”
康康父母帶着他趕緊來到揚州大學附屬醫院,該院兒科PICU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張利兵查看後,確認蟲子為蜱蟲,隨即立即採取措施,正確並完整地將蜱蟲取下,並給予患兒咬傷部位碘伏消毒,密切觀察其生命體徵及病情變化。目前,患兒已經康復出院。
其間,詢問患兒家長具體情況時,才瞭解到家長前一天帶着患兒去過動物園及遊樂場,回家後沒有認真檢查孩子的衣服及皮膚。
“近年來,隨着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變化,蜱及蜱媒病的發生率逐年升高。蜱是專性吸血的外寄生蟲。蜱媒病是由蜱蟲攜帶病原後叮咬吸血而傳播的疾病,如大家熟知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萊姆病、森林腦炎、巴貝斯蟲病、蜱傳斑疹傷寒等。”張利兵介紹。
小小的蟲子
竟然有這麼大的威力
蜱蟲究竟是什麼?
有哪些危害呢?
生活中該如何預防?
被叮咬時應該怎麼做?
今天,小編將帶着你
將這些問題“一網打盡”
01
什麼是蜱蟲
蜱蟲,俗稱壁蝨、狗豆子、草爬子等。蜱蟲的口下板有若干行倒生的逆齒。其宿主多為哺乳類、爬行動物,鳥類和兩棲類動物。蜱蟲主要生活在林區、山區和丘陵等草木茂盛的地方,牛、羊、犬、老鼠、野兔等動物身上經常可見蜱蟲附着。
02
蜱蟲咬傷的主要危害
蜱蟲的直接危害是叮咬吸血
叮咬可引起皮膚損傷和瘙癢,嚴重的可引起皮炎和過敏反應。某些種類的雌蜱,如長角血蜱,唾液腺可分泌一種神經毒素,引起急性上行性的肌萎縮性麻痹,稱為“蜱癱瘓”。
如果作用於與呼吸有關的神經上較長時間,使呼吸受到抑制,人會窒息而死。
吸飽血的蜱蟲
蜱蟲的間接危害是傳播疾病
蜱蟲能傳播森林腦炎、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萊姆病、人粒細胞無形體病等多種疾病。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是最常見的蜱蟲傳播疾病,該病的臨牀以發熱、血小板和白細胞減少為主要特徵,人羣普遍易感,個別重症病例可因多臟器損害救治無效而死亡。
蜱蟲叮咬後的典型症狀
蜱蟲喜歡叮咬在人或哺乳動物頸部、耳後、大腿根部等皮膚比較薄、不容易被發現的地方。蜱蟲叮咬後會不斷釋放麻醉劑,無痛癢感,所以人體經常感受不到。
被蜱蟲叮咬後最初反應是傷口中心有硬心,周圍有紅斑環,幾天後這些症狀有可能隨着蜱蟲的脱落而消失,也有可能進一步發展成長久的丘疹或瘤狀突起,併發癢,癢感可持續數個星期。
03
如何預防蜱蟲
避免與蜱蟲時空交集。蜱蟲多孳生於各類植被繁茂或雜草落葉叢生的野外環境,人羣應避免在蜱蟲高發時間段進入這些蜱蟲高發區域,可有效減少被叮咬的幾率。
應儘量避免在蜱蟲主要棲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卧。進入這些區域時,提倡穿長袖衣服、不穿拖鞋和涼鞋、紮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或鞋子裏、穿表面光滑的淺色衣服。
對裸露的皮膚和衣服,可使用一些驅避劑(需嚴格按照使用説明使用),可維持數小時有效。衣服和帳篷等露營裝備需用殺蟲劑,如氯菊酯、含DEET的驅避劑等浸泡。
活動結束後,仔細檢查身體和衣物,看是否有蜱蟲叮入或爬上。頭部、腰部、耳後、腋下、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部位是檢查重點。如有寵物隨行,應同時認真檢查和清潔隨行的寵物。
04
被蜱蟲叮咬應如何做
一旦發現被蜱蟲叮咬、鑽入皮膚,切勿直接用手拍打或生拉硬拽,導致蜱的口器留在皮膚內,造成疾病傳播風險。建議去醫院由專業的醫生進行處理。
此外,有蜱蟲叮咬史或野外活動史者,一旦出現發熱等疑似症狀或體徵,應當及早就醫,並告知醫生相關暴露史,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夏季是蜱蟲的活躍期
提醒大家外出時
一定要注意做好個人防護
如發現身上冒出“小黑點”
千萬不要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