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你知道嗎?孩子有時也是具有兩面性的,他們在家稱王稱霸,在學校就只會認慫。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説,就是孩子在家是小霸王,在外是小慫包,只會窩裏橫。
説實話,父母也挺難理解的,孩子繼續這樣下去,恐怕難有出息。
前幾天還聽同事抱怨,兒子在幼兒園裏一直表現不錯,和老師、同學關係都比較友好,有玩具都是大家一起玩,回到家裏就換了副面孔,囂張不説,還愛和姐姐打架,搶東西。
在家他就是老大,誰也不能管,稍不如意就大吼大叫,不把大人看在眼裏。可同樣是這個孩子,出門連“阿姨、叔叔”都不敢喊,想交朋友還會詢問大人的意見,玩具被其他孩子搶了屁都不敢放一個,這不是純粹的“窩裏橫”嗎?
朋友説到這孩子就來氣,又補了一句:“不知道他像誰,養成了這種壞毛病。”
其實啊,孩子有這種表現並不全是他的錯,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思考。
為何孩子會窩裏橫?説白了,孩子會“窩裏橫”,和父母過分的愛有關。
有次帶女兒去朋友家聚餐,剛進門就聽到她兒子大發脾氣,説要買和姐姐一樣的遊戲機,朋友剛開始説年齡太小不適合玩,如果想玩可以借姐姐的玩一會。
結果兒子不依不饒,甚至還摔爛了姐姐的,朋友實在沒轍只能投降。他兒子覺得承諾還不夠,就想現在要遊戲機,而且必須是現在。
朋友一邊對我覺得抱歉,一邊讓他老公出門買,知道自己馬上就有遊戲機了才立刻停下。
為什麼有些孩子“窩裏橫”,其實都是父母妥協、溺愛的結果。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親子諮詢師楊傑老師認為:媽媽一味的妥協,會讓孩子學會兩件事,一個是發脾氣,另一個是堅持發脾氣媽媽就會妥協。
人的性格是受環境影響的,生活在不受拘束的環境中容易顯露本性,這點大人和小孩都一樣。
為何孩子會在外慫?1、 父母總替孩子出頭
父母總為孩子解決問題,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
孩子想跟其他孩子玩,可比較膽怯,父母就領着孩子打招呼,讓他加入遊戲。
這樣做看似解決了問題,實質上孩子根本沒有進步,唯有自己社交,理解別人的言行和情緒,學會體會對方的感受,才能知道自己要怎麼做。
2、 在外缺少安全感
孩子在家備受照顧,在外面遇到的都是陌生人,不會讓着他。
孩子自己也知道,如果繼續“橫”,不僅不會被人遷就,反而會遭到反擊,因此心理上缺乏安全感。
大人不在身邊,無法保護他,認慫至少不會和別人起衝突,這也是孩子自我保護的一種表現。
引導“窩裏橫”孩子,家長要牢記幾個教育重點:1、 告訴孩子如何疏導情緒
孩子窩裏橫,一般表現就是又哭又鬧,因為他們也沒有其他好辦法。
家長一時的妥協根本不解決問題,時間久了,孩子表達情緒就只會這一招,這會導致他落後其他孩子,表現在社交方面就是情商低。
每個人都有情緒不好的時候,孩子發脾氣時,父母不要急着阻止,學會理解孩子,並且告訴他“媽媽知道你不開心,發脾氣可以,不過錯誤還是要改正”。
2、 設定明確的規則
孩子需要做什麼事,父母最好制定規則,讓他養成習慣,這樣孩子就不會總是得寸進尺了。
比如孩子想玩遊戲,可以讓他玩,但按照規定每天只能玩一個小時。剛開始孩子可能做不到,父母必須要堅定,不遵守規則就不允許他玩。
不要讓孩子覺得有商量的餘地,畢竟父母不提供遊戲機,也沒人給他買。
3、 讓孩子多出門社交
孩子出門慫,是因為不善於社交,這需要家長的幫助。
父母平時可以多帶孩子出去玩,比如參加些親子活動或者培訓班,既可以培養能力,又可以讓孩子多和其他人相處。
鼓勵孩子多和別人交流,才會進步,社交是需要體驗的。
總之,父母既要對孩子嚴格,又要給孩子充分的信任感。規則下的自由,才會最佳的狀態,若你家孩子“窩裏橫外面慫”,一定要先反思自己的教育錯誤,別一錯再錯。
二胎奶爸一枚,擅長兒童心理和教育領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