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拳痛擊科研項目評審“打招呼”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拳痛擊科研項目評審“打招呼”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

日前,備受科研人員關注的2023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已經完成。隨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把“打招呼”頑疾列為主題教育專項整治問題全面推進,一些評審專家切身感受到了效果。

“我今年評審了30多份本子,沒有接到一個打招呼的電話。” 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科學部通訊評審專家、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汪雪鋒感到,往年被問“本子在不在你手上”的現象有變化,“今年大家都很謹慎”。一位今年既是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人,也是青年基金項目通訊評審專家的青年科研人員表示:“我在基金申請和評審中沒有找別人打聽,也沒有人找我打招呼。”

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竇賢康旁聽了不少現場答辯,通過評委發言,他判斷,明顯的“幫忙”和“拆台”基本沒有。

學界苦“打招呼”久矣。談及這個問題,一些科研人員往往會憤憤不平地提到“利益交換”“學術壟斷”“燥得不行”等關聯語。

去年11月,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和駐科技部紀檢監察組同頻共振、同題共答,部署開展評審專家被“打招呼”頑疾整治工作。駐科技部紀檢監察組組長高波説:“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十年磨一劍,管黨治黨寬鬆軟狀況得到根本扭轉,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不斷形成和發展。但在科技界,大家對一些不良風氣仍習以為常,‘打招呼’和被‘打招呼’現象就十分典型,也備受詬病。這個問題不解決,就很難保證評審的公平公正。”

竇賢康認為,科技腐敗會營造虛假的國家實力,甚至葬送國家的未來。如果放任“請託、打招呼”像病毒一樣不斷侵蝕科學基金評審體系的健康機體,必然會損害資助項目的科學價值,最終導致項目申請人、評審專家、依託單位和自然科學基金委工作人員等“四方主體”共同成為受害者,導致基礎研究高質量發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成為“海市蜃樓”。

為整治評審專家被“打招呼”頑疾,自然科學基金委打出了一套“組合拳”。今年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自然科學基金委把評審專家被“打招呼”頑疾列為主題教育專項整治問題全面推進,將問題導向貫穿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全過程,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提出“正面引導、極限防守、嚴肅懲戒”的12字工作思路,以“小切口”推動“大整治”。

“見縫插針式”營造防“打招呼”氛圍

竇賢康介紹,自然科學基金委首先把“正面引導”作為專項整治工作的核心出發點,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引導,營造防範整治“打招呼”的濃厚氛圍。

記者瞭解到,該委利用線下座談、會議、培訓,線上各相關平台新媒體欄目,“見縫插針式”宣講防“打招呼”相關內容。包括召開評審專家被“打招呼”頑疾專項整治委內調研座談會,並開展了多輪調研工作,面對面聽取委內外人員意見建議;利用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受理工作總結會議的契機,向參會的80餘家依託單位科研管理人員開展評審專家被“打招呼”頑疾專項整治工作的調研宣講;在自然科學基金管理工作會議、依託單位培訓會、新進人員培訓會、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工作動員部署會等各類會議上,介紹專項整治工作情況,呼籲科研人員和工作人員自覺抵制“打招呼”行為。

此外,自然科學基金委相關社交平台賬號利用新媒體手段,發佈警示教育動畫片,讓廣大科研人員瞭解“打招呼”的典型情況和相應懲戒措施;推出“回應科研人員重點關切”系列問答,深入介紹相關工作總體考慮、具體措施和懲戒手段,不斷營造輿論氛圍。

“極限防守式”阻擊“打招呼”亂象

項目評審事關科學基金分配使用的公正性和產出效能,倍受科技界關注。關於“請託、打招呼”行為,《科學技術活動評審工作中請託行為處理規定(試行)》指出:請託行為,是指在科學技術活動評審過程中,相關單位或個人以直接或間接、明示或暗示等方式,向評審組織者、承擔者及其工作人員和評審專家等尋求關照、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

儘管有明文規定,但長期以來,廣撒網在微信羣探聽評審信息;提交申請後隨即開始“找本子”搜尋通訊評審專家;給多位同行發送郵件請託;在答辯地點蹲守圍堵會議評審專家等亂象屢禁不止。

今年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自然科學基金委把“極限防守”作為專項整治工作的關鍵着力點,針對相關評審流程,完善治理框架,填補制度缺口,靠前擴大防守區域。

對防範處理項目評審“打招呼”相關制度進行梳理彙編,形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在防範處理項目評審“打招呼”方面的相關制度》;出台《2023年度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工作意見》,進一步嚴密了各項防範措施。

包括鼓勵探索“分批次”指派或通知專家的工作模式;探索建立知曉面可控、扁平化管理、可溯源的評審專家選取工作機制;將評審專家信息列入“工作秘密”管理;明確與細化評審過程中的具體保密內容,包括未發佈的通訊評審信息、提交會議重點討論或者參加會議評審的項目信息、未公開的評審專家信息、評審會議時間及地點、未公開發布的評審結果、評審專家發表的意見等;在評審會議上,專門設置評審專家申請回避環節,並對收到迴避申請後如何處理提出具體的規範做法;在會議評審前向申請人發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會議評審項目答辯人提醒函》,向評審專家發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會議評審專家履職盡責提示函》;印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期間請託行為禁止清單》,提出項目評審四方主體24項請託行為禁止性清單等。

竇賢康介紹,今年以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等人才類項目評審為抓手,一些做法已經實行,見到了初步成效。

例如在通訊評審過程中,增加評審批次,縮短評審時間,縮小“打招呼”窗口期。

在會議評審過程中,專家、答辯人走進會場,會看到印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期間請託行為禁止清單》的易拉寶展架;在會議評審間隙,會看到禁止清單動畫片播放。評審專家報到即統一保管手機;答辯分組信息嚴格保密,答辯當天公佈,進入會議室前,專家不清楚所在分組及評審項目情況;增加提問答辯時間到15分鐘,確保討論充分;會議期間評審專家不離開會場區域,統一在會場午餐、午休。設答辯人等候區,答辯人及其他利益相關方不得在會議酒店住宿、用餐,答辯結束後迅速離開,不得逗留。

“零容忍式”重點追責典型案件

如果發現“打招呼”問題,會怎麼處理?自然科學基金委相關負責人在5月底發佈的一篇公眾號文章中表示:“教育千遍,不如問責一人。”

在主題教育專項整治工作全面推進過程中,該委表示將對“打招呼”現象嚴肅懲戒,不斷強化高壓震懾,結合問題線索、科研不端案件以及有關信訪舉報的處置工作追責問責。據介紹,專項整治工作開展以來,該委共收到反映‘請託’、‘打招呼’的投訴舉報58件,均已啓動調查。

與此同時,該委提出把“打招呼”問題列為今年監督檢查工作的重中之重,並會同駐科技部紀檢監察組協同發力,將涉及項目評審“打招呼”的典型問題舉報列為重點查辦案件,以“零容忍”的態度有序開展調查工作,讓“不敢”成為專項整治的最後一道防線。

竇賢康表示,對於涉嫌違紀違法的行為,將按照管理權限移交相關紀檢監察部門處理,典型的將公開通報;情節特別嚴重的將追究法律責任。比如,發現申請人存在“打招呼”問題,一經查實,相關項目將被中止評審程序;情節特別嚴重的,相關人員將被永久取消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資格。

7月27日,自然科學基金委召開評審專家被“打招呼”頑疾專項整治工作情況介紹會,向主題教育中央第三十八指導組介紹有關工作情況,聽取意見建議。

主題教育中央第三十八指導組組長李秀領肯定了自然科學基金委推進評審專家被“打招呼”頑疾專項整治工作的措施及成效,並要求進一步推進主題教育整改整治工作,鞏固專項整治成果,堅持系統施治、關口前移,長期推進、久久為功,實現整改整治由點上發力走向面上突破,保持主題教育工作力度和質量,寫好主題教育“後半篇文章”。

“今年確實有效果,但這個效果不能是曇花一現,我們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竇賢康表示,科學基金作為國家支持基礎研究的主渠道,肩負着支撐推動中國基礎研究高質量發展的使命。科學基金項目的公正評審,事關優秀人才能否得到及時有效的支持,事關國家科研事業的發展大局,事關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的實際成效。他説:“我們一定要讓到處跑、打招呼的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21 字。

轉載請註明: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拳痛擊科研項目評審“打招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