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寄宿嗎——寄宿制利弊談

  2020年12月2日至7日,全國政協委員讀書漫談羣組織了一場有關家庭教育的討論,來自各行各業的委員們積極參與,就公眾關注的系列教育問題進行了討論。這場討論,是教育觀點的交流交鋒交融,也是協商民主的體現。本期編髮刊登問題討論二。這裏需要特別説明的是,討論中,委員們以甲方和乙方兩種不同立場參與討論,希望讀者可以在不同觀點的爭鳴中理解教育中不同選擇的優劣,從而因材施教、宜情選擇。而作為有關決策者,也應該能從這些討論中汲取有價值的意見。——編者

  召集人:丁偉,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原文化部副部長

  主持人:朱永新,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專職副主席

  本期參與討論委員(按出場時間順序):

  張興贏: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衞星氣象中心衞星氣象研究所所長

  丁元竹: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督學組督學、教授

  張雲勇: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產品中心總經理

  扎 西:全國政協委員,西藏昌都市第一小學教師

  雷鳴強: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社會主義學院院長

  劉慕仁:全國政協常委,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

  倪閩景: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

  寄宿制 對孩子成長帶來哪些影響?

  主持人朱永新:隨着社會競爭的加劇,加之教育投入的不均衡以及家長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望,在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的出現已經較為普遍,甚至成為高品質教育的象徵。一方面,寄宿制學校能讓家長省心,也便於發揮學校教育的引導作用,培養孩子儘早獨立。另一方面,寄宿制對年幼的孩子是一大挑戰,而且封閉性也隔斷了親子間的及時溝通交流。寄宿制學校對孩子成長有什麼利和弊?在寄宿制學校的教育中如何存利去弊?請各位委員暢所欲言。

  甲方:

  寄宿制對孩子發展好處多

  張興贏委員:我認為寄宿對孩子的發展好處大於弊端。我從初一就寄宿,我覺得有規律的學習生活安排,讓我對學習生活更加系統,同時同齡人的集體生活也培養了我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的能力。寄宿制也可以彌補獨生子女的缺陷,讓孩子從小懂得禮讓、懂得協作,具備一定的社交能力。如今在北京寄宿學校可謂是“一牀難求”,另外一些高水平高質量的私立學校也都採用了寄宿制。

  丁元竹委員:我也結合親歷談談觀點。我孩子小學是寄宿的。總的來看,孩子很適應。我認為寄宿制學校要解決好兩個問題:一是寄宿學生與父母的聯繫問題,要通過互聯網視頻等方式,讓學生每天或者適當的時間與父母進行網絡交流;二是要解決好他們的業餘生活和業餘愛好問題,比如説音樂、美術這些原先在家庭或者其他方面解決的問題,要通過寄宿管理來解決。

  張雲勇委員:寄宿制學校孩子遠離父母,遇到什麼問題,需要自己去解決。比如,孩子需要料理管理好自己的事情,認真做好疊被子、洗衣服等家務活。另外,孩子還要聽從寄宿學校的安排,按時起牀睡覺,養成比較固定的生活習慣,一定程度上,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獨立,性格更加大膽開朗,生活上學會照顧自己,成長速度也更快。

  扎西委員:實行寄宿制,對學校來説,學生集中在一起便於教育教學的管理;對家長來説,帶來很多便利。不用接送孩子,不用操勞孩子的吃穿問題,不用看管孩子的生活學習。父母、家長的責任和義務幾乎都由學校來承擔,那些“懶”家長真的解放了;對學生來講,家校之間往返的辛苦減少,不用擔心遲到,也沒必要早退,可以安心學習,而且更能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自控能力,同學們朝夕相處,更能培養夥伴間的感情,他們在碰碰磕磕中也學到很多知識。這樣一起生活學習,容易產生集體意識、團結意識、合作意識……

  乙方:

  寄宿制對孩子發展弊端大

  雷鳴強委員:寄宿制容易出現精神情感性格問題,容易導致父母與孩子一生的隔膜,容易出現校園霸凌現象,容易出現集體性的安全事件。缺少了豐富多樣的社會教育資源,缺少了家庭的情感教育資源,寄宿制學生一般只能完成基本教學發展,難以因材施教。

  家長為事業打拼,不是對孩子撒手的理由。有些家長説:“我知道寄宿對孩子不好,但工作實在忙,沒辦法。”孩子越小,對父母之愛的要求越多,對相處時間和頻次也就要求越多,這是兒童獲取安全感的必需。長期寄宿的孩子,潛意識中既害怕被父母拋棄,又對父母有怨恨,所以經常會表現出委屈、拒絕、過度纏綿和不可理喻。腦神經科學已證實:如果孩子早期情感發育不良,會直接損害大腦的正常發育,使其結構異常,造成無法逆轉的病理性改變。所以説,寄宿制之利是小利、之弊是大弊。

  劉慕仁委員:寄宿減少了家庭道德教育的時間。家庭道德是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的基礎。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如果沒有家庭責任感很難指望有職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家庭生活是家庭道德教育的最好場所和最佳方式。就如學校生活是集體教育的最好場所和最佳方式。孩子讀高中、讀大學終究要離開家去學校住宿,過集體生活,到此時再去接受寄宿制教育也不遲。父母要珍惜孩子在家的不長歲月,精心對孩子進行家庭道德教育,夯實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寄宿減少了親情教育的時間。情感教育是養成孩子性格的重要內容。親情是情感中的重要部分。孩提時期是親情教育的重要階段。幼年、少年階段是孩子感受父母之愛的最佳時間。隨着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社會的流動性變大,孩子在家的時間變得很短暫了。我們要珍惜孩子成年之前在家裏的這段時間,培養孩子的親情。

  朱永新常委:吃完飯在一起聊天,一位朋友説着説着抽泣起來,她講述了將孩子送到寄宿學校之後的變化——“以前見了我就會開心大叫‘媽媽,媽媽’,而現在只會淡淡説一句‘謝謝’。”前幾年因為工作調動,朋友把當時上三年級的孩子送進了寄宿學校。沒想到短短几年時間,孩子的性格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父母很平淡,甚至生疏,就像陌生人一樣,保持着應有的客氣和禮貌。但是做事十分粗魯,完全不考慮別人的感受,甚至打遊戲的時候滿嘴髒話,毫無素質。孩子的心理發展具有不可逆性,一旦孩子錯過了親密的親子關係的建設時期,家長想要彌補,真的很難。

  利大還是弊多,要看具體情境

  丁元竹委員:如果寄宿學生與父母的聯繫問題解決不好,學生的業餘生活和業餘愛好問題解決不好,父母就會不放心,孩子也會不開心。寄宿學校管理最核心的是教師,這進一步強調了師生關係的這種情感勞動的特點,強化了教師不僅僅是教學,還要有育人、做人以及與孩子溝通等方面的技巧。要把教育作為一種情感勞動來認真研究和對待。其實寄宿和不寄宿對家長來説不是那麼簡單做出的選擇,它取決於很複雜的環境,還有很複雜的條件。理論上可以去討論利與弊,但是就個人的選擇來説,有些是非常無奈的,只是説學校和家長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去彌補,他們應該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罷了。

  倪閩景委員:大家千萬不要認為不寄宿,孩子和父母一直在一起,親子感情就必然會好,我這邊也有大量的反例。

  總的來説,不同孩子的情況不同,施行寄宿制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利弊一分為二,因人而異。義務教育階段孩子分小學階段和初中階段。我認為小學階段寄宿弊大於利,初中階段利大於弊。小學階段的孩子心理極不成熟,如果在學校碰到困難,如霸凌等情況,孩子往往無法處理,父母親的陪伴十分重要。但是到了高年級親子關係和孩子的陪伴時間並不成正比。初中階段,孩子的成長以同伴之間的學習為主要特徵,集體生活更有助於孩子身心成長。所以適當地離開父母親,讓孩子和父母親之間有一定距離感,恰恰是提升親子關係的好機會。我高中三年是寄宿的,我認為絲毫沒有減弱我對家庭的愛,也沒有減弱我對家庭的責任感,臍帶總是要斷的。

  丁元竹委員:寄宿好壞要考慮各種具體情境。教育環境、個人家庭環境使大家沒有能夠公平選擇寄宿或不寄宿的能力,這是需要認真研究的一個問題。出現寄宿學校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很多農村“空心化”,家長到外地打工,村子裏只有老年人和孩子,而且孩子也不多,有的村子只有幾個孩子,辦不了學校,所以要集中辦學,就出現了寄宿,這是中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過程中的現象。要有這樣一個歷史視野來看西部地區農村的寄宿學校。

  倪閩景委員:上海義務教育階段寄宿情況很少,比例極低。我想大城市普遍是這種情況。而農村地區、中西部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寄宿相對普遍一些,主要問題是家離學校太遠了,不得不寄宿。這個寄宿的好處有三:一是讓孩子有充分的休息時間。二是農村家庭父母外出打工比例較高,寄宿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照顧。三是學校條件普遍好於農村家庭,有助於孩子提升學業成績。寄宿絕對不是有利有弊的問題,很多時候是沒有其他選項的問題。我去過一箇中西部地區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一張牀睡兩個孩子。還有男女學生混住的情況,弟弟跟着姐姐一起住。

  唐江澎委員:我們學校是寄宿制高中,我們的實踐或許能對義務教育階段以借鑑:第一,學生在宿舍集體生活中更多學會了與人相處的方法,解決了獨生子女缺少密切共同生活夥伴帶來的成長問題。同處一室的經歷對於學生成長,應該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寄宿之初的許多問題,其實來自與人交往的缺失。第二,更利於養成自立的生活能力。整理牀鋪、輪值寢室衞生、洗衣服這些在家庭中可能被替代的基本的生活能力與習慣,在寄宿制環境中都會被強化落實。住宿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明顯增強,一些家長也發現,孩子寄宿後回家也會習慣整理、保潔。第三,寄宿有條件保障足量的運動機會,睡眠應該更充足。寄宿制學校一般晚上10點會熄燈就寢,可以保障8小時睡眠(其實,高中生在家住宿很難做到10點就寢)。早上出操,晚上打球、游泳,然後夜自修,往返家校的時間可以用於運動。第四,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更多些。我們的宿舍就按照街道社區模式管理,強調面對校園的真實情境,自主建構生活秩序,有學生自辦的銀行、郵局、融媒體中心、健身房、食品檢驗檢疫中心等,寄宿的學生會有更多時間來管理自己的事兒。

  當然,寄宿制管理的空間很大,差異也很大,但不能把一些簡單、粗暴、反教育的行為記到寄宿制管理的賬下。

  多舉措揚“長”避“短”

  主持人朱永新:今天主要討論小學和初中。我們也可以就不同階段寄宿制的利弊,以及如何揚長避短,做好寄宿制學校,尤其是鄉村中小學的寄宿制學校,提一些政策性建議。

  雷鳴強委員:應該肯定寄宿學校存在的獨特意義和價值,但畢竟是少數和非常態。

  我給寄宿制學校提三個改造建議:寄宿制學校家庭化改造,用親情、友情、師心去營造温暖的大家庭,彌補學生家庭生活情感之缺;寄宿制學校社會化改造,走出去、迎進來,線上、線下,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社會生活,彌補學校“三點一線”單調生活的缺陷;寄宿制學校個性化改造,為每位學生配好責任教師、生活教師,關注每個孩子的不同特點需求,針對性地聯繫家長、整合教育資源服務孩子的個性成長。

  同時,家庭教育也需要改造優化。我給“住家上學”家庭也提幾個建議:家長要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素質,與孩子一起成長,不要把第一教師的職責讓給“寄宿制”;家長要和孩子多溝通,充分發揮“親情育人”的作用,不要浪費了親子教育的巨大資源;家長對孩子愛有度、嚴有度,要有家務勞動、家庭參與,從而培養自立的意識和能力;鼓勵孩子與學校同學、社區同伴合作學習翫耍,從而培養集體意識和能力。

  倪閩景委員:西方發達國家寄宿學校形成了十分專業的課程化設計,宿舍老師是水平極高的教育者。我們這方面還有很大差距。國家要對農村地區寄宿制學校加強投入,要提高洗澡、食堂等設施設備的建設標準,增加學校圖書館的藏書量,把寄宿當成一門課程去研究。大城市的家長討論要不要把孩子送去寄宿,往往是孩子要麼出了什麼狀況,要麼是自己實在沒法照顧。而農村地區孩子寄宿往往是唯一選擇。國家有責任讓寄宿好的一面產生更大的效益。建議加強寄宿孩子和家長的聯繫,比如學校可以設更多的視頻室,讓孩子和家長有機會遠程視頻等。城市學校如果有條件,不妨讓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有一段時間的寄宿體驗,讓孩子體會一下獨立生活、集體生活的感覺,也是成長的財富。

  唐江澎委員:寄宿制學校管理的關鍵與難點是教師住校問題,沒有教師的陪伴,寄宿制學校很難辦好。我去看新加坡的寄宿學校,在宿舍建設上就是鼓勵教師家庭入住:中間套房為教師家,旁邊各五間宿舍構成一個居家單元。寄宿制學校班主任非常辛苦,如果能舉家遷入宿舍,可以解決許多問題。

  主持人朱永新總結:分析利弊,是為了存利去弊。經過討論,大家獲得了更多的共識:第一,不同的階段,寄宿制的意義不一樣。總的來説,小學階段除非不得已,還是不寄宿為好。兒童成長的關鍵時期,父母應該儘可能多地陪伴孩子。畢竟,人生真正能夠與孩子一起生活的時間並不多。而初高中尤其高中段,寄宿制有一定優勢。第二,不同的孩子,寄宿制的意義也不一樣。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寄宿制學校。如有的孩子依戀感很強,對寄宿制學校難以適應。第三,要努力辦好農村寄宿制學校,提高硬件建設的水平,保證基本的洗澡等生活設備,保證教師的配備。可以借鑑新加坡的做法,採取教師家庭進入寄宿制學校。第四,父母不能一送了之,而應該努力與孩子保持密切的聯繫與情感溝通。

  (本文根據“全國政協委員讀書漫談羣”家庭教育七日談的討論內容編輯整理,有刪節。全部討論內容將由中國文史出版社結集出版。)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479 字。

轉載請註明: 你家孩子寄宿嗎——寄宿制利弊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