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嬰兒什麼時候開始認識媽媽?錯過了關鍵期,別怪寶寶不親近你

由 時愛蘭 發佈於 健康

新生兒從呱呱落地起,接觸最多的人就是媽媽了。有一個神奇的現象,新生兒出生時總是不停啼哭,但當護士把孩子貼近媽媽時,就安靜不少了。

不止如此,生活中有其他家庭成員抱時,部分嬰兒會表現出強烈的抗拒,但只要回到媽媽懷抱中,就會立刻停止啼哭。

因此,人們認為嬰兒來到這個世界後,就是認識媽媽的,而其實這樣的説法也不是完全正確的。

嬰兒什麼時候開始認識媽媽?

嬰兒確實認識媽媽,但絕對不是剛生下來就完全認識,認識媽媽對寶寶來説比較難,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具體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關鍵期寶媽別錯過,對於親子關係影響很大,錯過別怪寶寶不親近你。

1)聽覺領先

對於人類來説,聽覺系統發育是領先的,其實在媽媽肚子中時就已經開始發育了。而在大概30周左右,胎兒的聽力就已發育完善,此時胎兒就已經能聽到外部環境的聲音了。

那為什麼嬰兒出生後會對媽媽的聲音格外親切呢?因為在子宮內胎兒和媽媽的聯繫最多,雖然即便能聽到外界聲音也很模糊,但對小嬰兒來説,最親切最熟悉的聲音還是媽媽的。

研究證明,寶寶在4個月大時就已經能聽懂自己的名字了。5個月左右時,雖然不明白各種語言的意思,但已經可以分清語言的發音。

2)嗅覺緊跟其後

嗅覺雖然沒有聽覺發育快,但是也僅次於其後。

對小嬰兒來説。嗅覺的最大作用就是用來區分誰是媽媽,因為哺乳的媽媽身上有特殊的奶味,這是寶寶最熟悉的。

即便不是母乳餵養,嬰兒長期和媽媽待在一起,也能很快區分媽媽和別人身上氣味的不同。

3)視覺發展很重要

嬰兒時期的寶寶就開始利用自己的視覺功能了,不過他可能還無法準確分清人臉,但綜合嗅覺和味覺,完全可以準確判斷出對方是不是媽媽。

親子關係要從小培養

不難看出,媽媽和寶寶親近其實是有“優勢”的,因此媽媽更應該正確陪伴寶寶,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尤其應從寶寶小時開始。

1)撫觸訓練

嬰兒時期的早教大多不是為了幫孩子掌握某些技能,而是為了刺激寶寶發育。

對只有一兩個月大的寶寶來説,撫觸訓練是媽媽最好的陪伴。在寶寶洗完澡、剛睡醒或其他固定時間,多撫摸寶寶,跟寶寶説話聊天,刺激寶寶的語言和大腦發育。

3~4個月的寶寶在進行撫觸訓練的同時,還要注意鍛鍊身體,比如簡單的仰卧、俯卧、翻身德國,媽媽經常動動寶寶的手和腿。

2)精細動作的訓練

6個月以上的寶寶就可以做精細動作訓練了,類似紐扣、氣球、毛絨玩具等不同材質的玩具,都可以嘗試讓寶寶抓握,促進手部發育。

如果這時給寶寶吃輔食,媽媽要注意無需喂孩子,讓寶寶自己用勺子,對發育和吸收都有好處。

3)認知訓練

8個月以上的寶寶就可以開始做一些簡單的物體認知訓練,可以從顏色、形狀、用途等不同方面分類,加強寶寶的識物能力。

很多父母對陪伴的理解就是和寶寶在一起,其實無論哪個階段,這樣的陪伴對寶寶來説都是沒有意義的。

嬰兒小時看似什麼都不會,但合理的鍛鍊和刺激可以讓寶寶發育得更好。媽媽們千萬不要浪費陪寶寶的先天優勢,在寶寶發育的關鍵時期,重視有質量的陪伴,建立更為親密的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