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喜歡將女兒比喻為父母的小棉襖,因為女兒往往比兒子更貼心,也更懂得關心父母。
網絡上,一位寶爸就上傳了一段讓人感動的畫面。
從畫面中可以看到,全家人在吃飯的時候,大女兒突然拿出100元塞給爸爸。
當問到她為什麼要給爸爸錢時,女兒哭着回答道:“我不想你太累了。”
寶爸聽了這句話後也幾乎要感動到要落淚,這才知道因為自己每天忙於工作,女兒不忍心看到爸爸每天都這麼辛苦,才會想到用自己存下來的錢拿給爸爸。
為什麼有的孩子特別能夠體諒父母的辛苦呢?1)孩子渴望和父母多些時間相處
孩子天生就對自己的父母有一種孺慕之情,所以孩子總是會特別渴望能夠和自己的父母待在一起,享受來自父母的温暖。
然而現實生活中,許多家庭中的父母都需要為了生計而外出工作,有的父母甚至工作十分辛苦,每天都早出晚歸的大有人在。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跟父母相處的時間就變得少之又少,孩子就漸漸地能體會到父母不易,甚至想要幫助父母出一把力。
2)孩子將父母的不易看在眼裏一般情況下,孩子都是跟自己的父母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父母的一舉一動其實都在孩子的眼中。
如果父母總是為了工作奔忙,孩子在和父母的相處過程中,肯定也能看到父母每天或是早出晚歸,或是每天回到家時又餓又累。
在孩子親眼見證了父母不易的情況下,孩子柔軟的內心自然會受到觸動,所以也格外能體諒父母的辛苦。
3)父母善於和孩子溝通
在許多家庭中,父母雖然疼愛孩子,但是做父母的總是希望孩子能夠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所以大人的苦惱和辛苦從來不想讓孩子知道。
但是也有部分父母非常善於和孩子溝通,雖然同樣希望孩子能夠不因父母的辛苦而感到苦惱,但是能夠將父母的不易解釋給孩子聽。
在親子溝通到位的情況下,孩子懂得了父母的辛苦工作都是為了能讓家庭生活變得更好,也是為了讓孩子過上更優越的生活,孩子自然就能更加體諒父母了。
其實,孩子是否能成為父母的貼心小棉襖,主要還是看父母是否教育得當。在精心教育下,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成為一個能夠關心父母、體諒父母的貼心寶寶。
父母怎麼做能夠培養出有孝心的孩子呢?首先,要讓孩子明理。
父母想要讓孩子做一件事,最首要的就是先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培養孩子的孝心也同樣如此。
父母可以用我國曆史上跟“孝順”、“孝心”有關的故事來吸引孩子的興趣,例如卧冰求鯉、扇枕温衾等小典故就是很好的故事。
讓孩子知道了孝順和我國千百年來一直推崇的美德,以及孝順關乎着每個人的個人品質,孩子自然就會將“孝順”這件事情時刻牢記在心裏。
其次,父母要給孩子盡孝的機會。孩子懂得了道理之後,父母就要給孩子創造機會,讓孩子能夠切實體會到孝順能給人帶來的充實感。
父母可以建議孩子,平時多幫家裏的老人捶背、捏腿,或者是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孩子親身經歷了什麼是“孝心”之後,他們會發現孝順父母和老人只是生活中一件最平常的小事。
孩子的“成就感”得到了滿足之後,自然就慢慢將孝順養成了自然而然的習慣。
最後,父母要以身作則。父母給孩子説再多道理、講再多故事,都不如父母親自“做示範”。
我們平時要以身作則,要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對老人的孝心和尊敬,例如帶着孩子一起去探望老人、關心老人的生活等等。
有了父母作為孩子的榜樣,孩子便會下意識地模仿父母的行為,用父母作為準則來不斷鞭策自己。
總結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有一顆懂得感恩的心,但是許多孩子並不是天生就懂得什麼是孝順,需要父母不斷地去教育、引導,孩子才能成為一個感恩父母的人。
每日一問:孩子懂得感恩有哪些好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