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粉絲在後台私信我,説自己的孩子想吃車釐子,可現在動輒五六十一斤,一百塊錢也只能買一小盤子的車釐子,哪裏是我們消費得起的?我跟孩子説,咱吃不起這個!孩子沒吱聲,也沒鬧着要,可我還是覺得不太舒服,這樣跟孩子説真的對嗎?
看到私信,想起我兒子當初鬧着吃貓山王榴蓮的場景,跟這位粉絲的遇到的困惑,如出一轍。生活中我們作為父母,可能還會遇到諸如此類的很多事情,比如女孩想要好看但不便宜的裙子,男孩要遙控汽車等等。如果只是跟孩子説“吃不起”、“不買”孩子會怎麼想呢?他的價值觀,會不會扭曲?
孩子要吃貴水果,買還是不買?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有第一次想要的“貴”東西,或許是玩具,或許是早教機,或許是水果。可能因為價格超出生活預算,父母會有些猶豫,要不要買呢?
在這樣的問題上,父母應該怎麼抉擇,怎麼引導孩子,對“物質”保持正確的價值觀呢?
兒子要吃榴蓮的事情,我是這樣處理的。我跟兒子説,咱們這次預算不多,可不可以少買一點,有盒裝的,十來塊錢一盒,看起來很誘人,回家媽媽可以給你做榴蓮點心吃,但你要的酸奶,恐怕要等下次買了,這次錢不夠,你覺得怎麼樣?他想了想,點點頭説可以,然後我們拿了一盒十塊錢左右的榴蓮肉,開開心心回家了。
這件事以後,我跟兒子説,去超市採購食材之前,媽媽會做預算,大概帶多少錢,都是有數的。你想要什麼也可以提前跟媽媽説,我們商議下,是否有必要買,可以的話,會帶足夠的錢,但儘量不要在超市額外增加比較昂貴的水果或者玩具,媽媽也很難配合的。兒子跟我點頭説知道了,眼神很堅定。那以後我們去超市之前,他都會跟我申請,要什麼玩具或者文具、水果,必要時也會拿自己的零花錢用。
我聽過一位媽媽針對這樣的事情,處理得很好的場景。她本來只是帶着孩子買普通水果,香蕉、蘋果之類的。但女兒到了超市,看到新鮮的草莓眼睛都直了,一直在吞嚥口水。一斤草莓,夠買所有本來打算採購的水果了,但想想女兒很久沒吃過草莓了,偶爾買一點吧!
她把決定告訴女兒的時候,小女孩開心地跳了起來,並答應媽媽,只買一小盒,半斤就可以,剩下的錢還可以買香蕉,那是本來打算採購給弟弟的。兩個人帶着一小盒草莓和一小打香蕉,蹦蹦跳跳地回家了。那位媽媽説,當時也是在糾結,到底買不買?後來想,孩子的感受為先,但也要顧及其他人,真的買一斤,可能給弟弟買香蕉就不夠了,這樣的決定,姐弟倆都很開心。
越得不到越想要
都説經濟條件好了,但2020年是比較難熬的一年,我想,也許真的有家庭會因為大幾十塊錢的車釐子,加重當天的家庭開銷。
但孩子只是因為沒吃過,對車釐子有些好奇而已,可以買一點給他嚐嚐,然後告訴他,賺錢很辛苦,偶爾買一點可以,但經常吃會有些困難。你要覺得好吃,下次我們再來買一點,偶爾給孩子“開小灶”,會讓孩子更有期待感。
如果確實沒有這個預算,可以跟孩子説清楚,做好心理建設。別讓孩子覺得,自己好不配吃這麼好的水果。那孩子以後遇到了優秀的人或者更好的事情,也許覺得自己配不上,更不敢去追求,進而畏畏縮縮。
把握好尺度(不縱容)
也許有家長説,這次給孩子買車釐子,下次要更貴的,也買嗎?有的孩子吃一斤不夠,下次想要更多呢?可能家長會很糾結,這樣的事情,到底怎麼處理?
所以,開頭那位粉絲的問題,並不僅僅在於,一次車釐子買不買的問題,還有,下次,下下次,更多的下次怎麼辦?
我想説的是,你滿足孩子的同時,也要跟孩子説,要學會養成正確的消費觀,理解消費是一種什麼意思,我們所有的錢,是怎麼來的,需要用勞動力才能換得所需,理解父母辛苦和不易,養成不“超負荷”消費的能力,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消費,而不是超綱買很多不符合自己經濟水平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