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子矮的孩子,如何判斷是矮小症還是發育晚?3種方法收藏好
個子不夠高人羣佔多數,一直是亞洲人面臨的問題。
但在老一輩眼裏,如果寶寶小時候個子矮、經常受人欺負,通常被認為是還沒到生長期,發育晚而已。
但一直不採取行動,可能錯過干預時機。
直到有的孩子十多歲了,身高還是同齡人中的“小矮子”,他們才發現為時已晚。
不知有多少人聽説過矮小症這個名詞,數據顯示在我國,基本只有3%的家長能清楚瞭解孩子生長髮育的規律,甚至還有將近30%的家長對此有着謎一樣的誤區。
90%患有“矮小症”的兒童都不同程度有一些心理問題,比如自卑、抑鬱等。
所以説,家長一定要在早期確定孩子是不是“矮小症”,早干預治療,避免以後面臨長不高的憂慮。
那麼,個子矮的孩子,如何判斷是矮小症還是發育晚呢?是有依據的,不是胡猜。
判斷的3種方法收藏好第一種是利用科學上的定義,判斷孩子是不是“矮小症”,可以觀察多項數據。
比如孩子的身高是否低於同齡同性別兩個標準差或三個百分位,或是一年生長的高度不夠5cm,到了該發育的年齡,仍然沒有任何發育跡象,包括第二性徵等等。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觀察這些細節:褲子穿了幾年不變短,或是常年在隊伍的前三排,説明孩子的發育與正常水平有差異,可能是“矮小症”的前兆。
第二種是算孩子的生長速度,各個年齡段生長速度家長們也要注意,做好孩子的成長數據,方便與正常情況對比。
一般來説,3歲前孩子的生長速度為7cm/年,3歲5cm/年,青春期則是6cm/年。
如果在這三個階段,家長髮現孩子的生長速度都小於以上標準,可能就是發育遲緩了,要較早重視起來。
第三種是藉助醫學器械,如果自己判斷覺得不靠譜,可以去醫院測試孩子的“骨齡”,就比較科學了。
通過“拍片”的方式對比孩子和同齡孩子的骨骼發育情況是否符合,醫生也會告知你孩子的情況是否正常。
助力孩子長高,首先要排除錯誤做法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對孩子的身高發育慢無動於衷,有部分家長髮現孩子比同齡人都矮的時候,便開始了各種“民間傳説”式補身體,促進孩子身體發育。
比如有人説缺鈣長不高就天天給孩子吃鈣片,有人説正骨可以輔助長高,甚至帶孩子去正骨、拉長骨頭,有人説熬湯藥有助於長高,家長們不辭辛勞、湊齊藥材,或者常給孩子燉骨頭湯,美其名曰缺哪補哪。
殊不知這些方法都是不科學的,鈣片補充過量、發育時期正骨對身體有害,骨頭湯中脂肪含量太高,喝多了反而容易發胖,甚至使孩子早熟,骨齡提前。
家長們一定要在科學的指引下,為孩子補充營養。
對於兒童生長髮育的醫學研究,美國生物醫學博士提出:兒童的生長髮育與基因遺傳、睡眠、飲食、運動量等因素都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當然,遺傳對於孩子身高的影響其實並不是全部,2004年的一項研究就表明只有64%。
所以,後期干預使孩子逆襲是有可能的,也是家長的努力方向。
針對兒童生長髮育,桑博士給出了幾點建議:首先是保持充足的睡眠,兒童的生長髮育是由內分泌激素中的生長激素決定的,而其最佳的分泌時間是在晚上睡眠的時段。
因此,對於長個的兒童來説,保持充足睡眠,早早上牀睡覺,更能充分利用其作用。
其次是保持有規律的運動和鍛鍊,運動對健康的好處想必不用多説家長們也知道,可以促進骨骼組織供血增加,進而讓骨骼逐漸發育完全,作用比較顯著的有跳繩、打籃球、游泳等彈性運動。
最後是飲食上保持營養均衡,雖説鈣的確有促進生長的作用,但也不能盲目補,在保持營養均衡的基礎上多吃一些奶類、蛋類食品,曬曬太陽基本就不缺了。
若孩子長得比較矮小,父母首先要判斷是否發育晚,再在科學的指引下幫助孩子健康發育,這樣孩子在父母基礎上長高的幾率還是挺高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