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產品價格腰斬,上市不久業績變臉,三生國健險破發行價

作者:時代財經 李傲華

風濕病領域的生物類似藥價格遭“腰斬”。

主打產品價格腰斬,上市不久業績變臉,三生國健險破發行價

圖片來源:pexel

10月21日晚間,風濕病生物製劑的“扛把子”三生國健(688336.SH)公告宣佈,主動降低主營產品重組人II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商品名:益賽普)價格,25mg規格從643元/支降至320元/支,12.5mg規格從374元/支降至188元/支,降價幅度為50%。

根據財報,2019年益賽普銷售額為11.44億元,佔三生國健主營收入的98.24%,2020年上半年益賽普銷售額為3.31億元,佔主營收入的94.55%。

三生國健在公告中坦言,預計價格調整會對2020年第四季度的銷售收入和毛利均會產生不利影響,但從長遠來看,降價有利於提升藥品可及性與刺激終端醫藥需求的增長,帶來以價換量的市場機遇。

對於益賽普降價的原因,三生國健10月22日向時代財經表示,公司在持續制定和調整適合益賽普的市場策略,益賽普經調整後的新價格體系,可以促進更多患者得到規範化治療。

10月22日,三生國健一度跌至29元/股,最大跌幅達5.54%,在跌破發行價的邊緣徘徊,也創下上市以來新低。午後股價小幅回升,最終報收30.65元/股,較上一個交易日下跌0.16%。

主打產品價格腰斬,上市不久業績變臉,三生國健險破發行價

圖片來源:雪球

益賽普銷售大幅縮水

2005年獲批上市的益賽普是國內風濕病領域第一個上市的腫瘤壞死因子(TNF-α)抑制劑和生物製劑,主要用於治療中度及重度活動性類風濕關節炎,斑塊狀銀屑病,強直性脊柱炎。

TNF-α抑制劑一直是個擁擠的賽道。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18年中國TNF-α抑制劑市場規模僅為23億元,但截至目前,中國共有10款已經獲批上市的TNF-α抑制劑,其中包括名震全球的“藥王”修美樂。

雖然修美樂聲名在外,但直到2010年才在國內獲批上市,比益賽普遲到了整整5年。且修美樂治療費用高昂,在進入醫保目錄前,修美樂一年的治療費用約為20萬元,彼時益賽普一年的治療費用僅為6.69萬元。

憑藉時間和價格優勢,益賽普稱霸國內市場。根據IQVIA,2020年上半年,按銷售額計,益賽普在國內TNF-α抑制劑市場的份額約54.5%。

但2019年,修美樂通過醫保談判,價格直降83%,年度治療費用僅3.35萬元。

面對修美樂的暴風降價,三生國健在招股書中表現淡定,“降價策略並不是應對市場競爭的唯一手段,公司會根據益賽普實際情況選擇更適合的市場策略,預計競品降價對益賽普的銷售不會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現實是殘酷的,上市僅3個月,三生國健就已不復當初的雲淡風輕。

三生國健本是科創板生物藥研發企業中為數不多可以“自我造血”的企業。2016-2019年,三生國健分別實現淨利潤2.68億元、3.89億元、3.70億元和2.29億元,盈利情況較為穩定。

但上市後,三生國健業績卻上演“大變臉”。

8月18日,三生國健發佈了上市以後首份定期報告。半年報顯示,三生國健2020年上半年淨虧損5776.68萬元,益賽普銷售額為3.31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33.93%。

10月19日,三生國健三季報顯示,1-9月淨虧損為5689.72萬元。

三生國健解釋稱,自2020年1月中下旬至今,復工復產、運輸受阻等客觀因素對益賽普銷售收入造成一定衝擊。

三生國健打算如何挽救下滑的業績?

對此,三生國健表示,公司目前已經擁有17個處於不同開發階段、涵蓋多個疾病領域的在研抗體藥物,有信心可以持續向市場推出高質量的創新抗體藥產品。

據瞭解,三生國健目前僅有3款在售藥物,除了益賽普以外,還有重組抗 CD25 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注射液(商品名:健尼哌)和抗HER2乳腺癌新藥伊尼妥單抗(商品名:賽普汀)。

健尼哌主要用於預防腎移植後急性排斥反應的發生,但受限於國內腎移植手術數量較少,且國內用於腎移植排斥反應藥物選擇較多等,健尼哌2020年上半年的銷售額僅為245.28萬元。

而對於7月份才宣佈上市的賽普汀,三生國健表示,“賽普汀目前已開始銷售,但還處於新產品的培育期,渠道建立和在醫生、患者中樹立觀念的階段。”

降價就能換量嗎?

但是降價真的就能換量嗎?

不可否認,我國的生物製劑市場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以抗風濕類生物製劑為例,根據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發布的《2018中國類風濕關節炎診療指南》,北美生物製劑 DMARDs(抗風濕藥物)的使用率為50.7%,而我國一項風濕免疫註冊登記研究顯示,我國生物製劑DMARDs的使用率僅為8.3%;根據歐洲抗風濕病聯盟(EULAR)2017 年發佈的一項國際研究,中國脊柱關節炎生物製劑DMARDs的使用率在研究選取的樣本國家中最低,僅為5%,比利時使用率最高,達到 74%,美國、法國、哥倫比亞的使用率均在 60%以上。

三生國健認為,高支付門檻是我國抗風濕類生物製劑使用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換句話説,如果能把價格降下來,會有更多患者選擇使用。

北京中衞康醫藥有限公司醫學BD總監化玉忠對時代財經表示,進入醫保後,國外的原研藥價格已經降得很低了,國內企業如果想要達到以價換量的目的,還要繼續降價。

此次降價,益賽普年度治療費用從6.69萬元調整到3.3萬元左右,雖然降幅達到50%,但與修美樂不相上下,也比百奧泰、海正藥業、信達生物的仿製藥價格更高,並不具有價格優勢。

主打產品價格腰斬,上市不久業績變臉,三生國健險破發行價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制圖

艾美達行業研究指出,生物藥仿製藥成本與原研藥差距較小,在定價方面,生物類似藥與原研藥無法像化藥那樣大幅拉開差距。在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患者更偏向選擇原研藥,這也讓生物類似藥定價處於較為尷尬的境地。

以利妥昔單抗為例,復宏漢霖的生物類似藥漢利康在廣西的掛網價格為1648元(100mg/10ml),而羅氏的原研藥美羅華同規格的注射劑價格為2294元,雖然從價格上,漢利康比美羅華便宜近30%,但經過醫保報銷後,美羅華患者自費部分與漢利康僅相差一兩百元。

另外,還有業內人士認為,隨着生物類似藥集採越來越近,益賽普等生物類似藥很可能面臨着更暴力的新一輪降價,降價不過是為了集採做準備。

10月9日,國家醫保局在答覆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關於加快銀屑病等疾病醫療保障水平的建議”時明確,正在研究生物製品集中採購相關政策,生物類似藥並非集中帶量採購的禁區,將適時開展集中帶量採購。

有醫療醫藥行業研究人士在雪球上撰文指出,從化藥集採的經驗來看,“以價換量”不過是幻想,集採只可能是丟標後危及生存的大利空與中標後苟全性命的小利空之間的差異。

但化玉忠認為,雖然集採中標價格大幅降低,但整體來説中標企業通過“以價換量”是能得到更多利潤的,因為降價壓縮的主要是銷售費用。

以在去年9月的4+7帶量採購的全國擴標中連中6標的華海藥業為例,根據2020年三季報,華海藥業1-9月實現淨利潤8.41億元,同比增長64.23%,與此同時,銷售費用同比下降37%。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71 字。

轉載請註明: 主打產品價格腰斬,上市不久業績變臉,三生國健險破發行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