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恐懼去養生,對身心真的有益嗎?

邊吃邊侃

基於恐懼去養生,對身心真的有益嗎?

養生的真諦是什麼?

一位40多歲的中年男士,非常注重養生,喝什麼樣的水、吃什麼樣的菜從不馬虎,親朋好友皆視其為“養生達人”。但他卻罹患癌症去世了。朋友們想不明白,這樣一個處處在意、樣樣講究的人怎麼會英年早逝呢?

其實,這個問題也不難回答。這位男士雖然注重養生,但他的養生初衷是錯誤的。一次沒洗手就覺得有細菌鑽進皮膚,吃了一次普通菜就擔心有農藥滲進血液。一句話,他是基於恐懼去養生的。試想,一個人若總是處於“時刻準備着”的意識狀態下,他的整個身心都是拘謹的、束累的甚至畸形的,即便再飲山泉水再吃有機菜又有何益?!

這雖然是個案,但誰都希望健康,所以沒有誰不在意養生。那麼到底什麼樣的養生才叫“養生”呢?

如果從字面來看,“養生”就是“頤養生命”。然而,生活中很多人卻把“養生”等同於“通過某些產品或某種方式方法達到使身體不得病、能治病甚至治好病的目的”。如此,養生的第一步就錯了!

舉個例子。“防癌”“抗衰”是養生“課堂”上的永恆話題,這本沒什麼錯,但“授課人”灌輸的和“養生者”形成的“防癌抗衰”的認知卻是錯誤的,即:把癌症當絕症,把衰老當疾病。

癌症難道不是絕症?癌症等於死亡這樣的認識是三四十年前的概念了,而現在許多中老年人對疾病的理解也多是那個時代的知識儲備。著名肺癌專家支修益教授就説過,40年前説“癌症是慢性病”是空話,但今天,尤其是有了靶向藥物後,帶癌生存已經可以成為常態,“癌症只是一種慢性病”正在成為共識。雖然很多癌症目前還沒有辦法治癒,但可以有效地控制它,不讓它發展或復發。就如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雖不能治癒,但完全可以控制。

很多所謂的保健品、神奇療法利用人們對癌症的恐慌大肆推銷販賣抗癌理念,以致出現癌症老人把保健品當飯吃、兩年花盡20萬、最後人財兩空的悲劇。其實,“癌”字有三“口”,三生萬物,中國獨特的象形文字已經告訴我們,癌是可以一口一口“吃”出來的,管住嘴就是防癌抗癌的一個關鍵措施。

再來説説“抗衰”。有位年過七旬的老人,飲食均衡,天天鍛鍊,在許多老夥伴兒看來“身體很棒”。可一看孫子的入職體檢表,老爺子不淡定了:“我怎麼就達不到你的指標呢?”

生活中這樣的老人不在少數。

其實,人的生命在25歲時即達到健康頂峯,這之後便開始衰老了,只是衰老的速度極其緩慢,人並不覺得。45歲以後,衰老速度加快,50歲時很多人都有了“見老”的感覺,60歲後就被拉進法定的“老人”羣了。

衰老是自然規律,許多所謂的“病”並不是病,不過是“老了”之後身體器官的自然反應,骨關節用了幾十年,難免會發生“退行性病變”;口腔功能退化了,腸胃消化自然就弱了。一箇中年人若血壓超過140/90毫米汞柱,那就基本可以判定是個高血壓“病人”了,但若是一位老年高血壓患者堅持服藥將血壓控制在這兩個數字上,那他就是一位“健康”的老人。

讓自己活得快樂、充實,肯定比時時、事事循養生之規蹈保健之矩要來得舒暢痛快。

所以,養生的“頤養生命”應該是以科學的態度看待自己的生命,以友善的行動對待自己的身體和身體環境,主動地去調整身體的失衡狀態,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和生命質量,讓身心趨向自然和健康。注重養生當然是好事,但切莫忘記養生的初衷。

文/段梅紅(資深營養媒體人)

來源:中新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76 字。

轉載請註明: 基於恐懼去養生,對身心真的有益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