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添加輔食的月齡,不少新手媽媽因為沒經驗,經常給娃“吃錯”,到頭來坑的還是自己的娃。
在寶寶生長不同階段,家長先了解寶寶的發育特點是很重要的。只有瞭解寶寶的發育情況,才能更好的養育和照顧寶寶。
小寶寶生長髮育快,胃口小,每天需要大量、豐富的營養素,而每天吃的總食物量又有限。
如果家長給寶寶“吃不對”,經常吃營養密度低的食物,就會影響寶寶正常的生長髮育,可能會身高體重跟不上,發育滯後,也可能吃成個小胖墩,影響以後健康。
添加輔食,避開三個“不當做法”,不然給娃吃再飽也沒用?
接下來京媽總結了三個常見的“輔食添加不當做法”,希望可以幫助新手爸媽們避開誤區,正確給娃添加輔食。
不當做法一:白粥容易消化有營養
當我們生病時,大多會喝點白粥,清淡也容易消化。
不少家長給寶寶添加輔食,也存在這樣的誤區,認為“白粥是最好的輔食”,有營養、容易消化,不會積食。
其實,白粥的主要成分就是水和米,所含的營養素也有限,尤其蛋白質、鐵、維生素這些重要營養素含量很少。
若是一天給寶寶喝兩次粥,不僅 佔肚子,影響寶寶吃其他輔食;而且光喝粥也不能滿足寶寶一天的營養需求,影響寶寶生長髮育。
時間長了,寶寶就會發育跟不上,體重和身高都不達標。
京媽建議:給寶寶添加輔食要合理,方法也要正確。
剛添加輔食階段,更建議給寶寶吃“強化鐵的嬰兒米粉”,容易消化還補鐵,是最合適的第一口輔食。
添加輔食一段時間後,要嘗試逐漸添加其他種類輔食,補充不同的營養,也有助鍛鍊咀嚼能力,還有助避免寶寶出現挑食偏食。
不當做法二:從加輔食後,就一直只吃米粉
“米粉中強化了鐵,能給寶寶補鐵,每天吃寶寶就不會缺鐵”。
“米粉中鐵含量高,而且容易消化,每天吃點米粉挺好的”。
“米粉容易消化吸收,寶寶吃其他輔食,吃點就積食,索性就只吃米粉了”。
其實,不管哪種情況,從加了輔食後,到八九個月,甚至接近一歲了,還只給寶寶吃米粉,就是誤區。
米粉中雖然強化了鐵,但畢竟 其他營養素有限,而且每天只吃米粉,也只能補充米粉中所含營養素,一些米粉中沒有或含量低的營養素,寶寶就會攝入不足,而影響發育。
京媽建議:添加多種類輔食,確保營養均衡。
輔食添加有原則,因此要 按輔食添加原則,正確的給寶寶添加輔食。
儘可能逐漸嘗試不同的輔食,多樣化的飲食,保證營養,還有助促進寶寶味覺、進食能力、咀嚼能力的提高。
不當做法三:認為湯比肉有營養,愛給寶寶喝湯
有的家長愛喝湯,或是認為湯更有營養,就也愛給寶寶喝湯。
但其實這是個餵養誤區。
這個階段的小寶寶生長髮育很快,只有每天補充足夠的營養,才能確保寶寶正常發育。
而 湯類的主要成分是水,也並沒家長們想的那麼有營養。
反而可能因為 湯中加鹽 導致寶寶吃鹽早、吃鹽多;湯太油膩、脂肪多,讓寶寶攝入的脂肪含量超標。
比如同樣100g的雞肉和雞湯,所含鈣和蛋白質的大約數值如下圖:
從數據對比可以看出,給寶寶喝一碗湯,就遠不如吃幾塊肉了。
京媽建議:給寶寶吃多種類、營養密度高輔食。
《營養師媽媽的輔食添加日誌》一書中,把6-18個月添加輔食的階段,分為四期:吞嚥期、蠕嚼期、細嚼期、咀嚼期。
在不同階段,不僅要 逐漸增加輔食種類,也要注意輔食質地,遵循“多種類、營養密度高”的原則,正確給寶寶添加輔食。
加輔食後要“會吃”,不能所有食物都“一視同仁”?
前面説了“高營養密度”的重要性,也説了三個常見的輔食添加誤區,那在給寶寶添加輔食時,就不能一視同仁,而是要“會吃”。
要多吃的食物:一些高營養密度或含重要營養素的食物,要適當給寶寶多吃。
如牛奶、奶製品、全穀類食物、瘦肉、雞蛋、海鮮類、豆類及豆製品、不同顏色的蔬菜水果、堅果(磨碎再吃,過敏的寶寶不要吃)。
要少吃或不吃的食物:含鹽、糖過多的食物,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不健康的零食等。
一歲前寶寶不建議額外加糖、加鹽等,過了一歲也是少量添加。
一些加工類的零食,比如薯片、薯條、糕點、飲料等,最好別給寶寶吃,大點的寶寶也最好少吃,沒營養還容易讓寶寶長胖。
要適量吃的食物:熱量高的食物不要吃太多。
比如一些含澱粉高的蔬菜,玉米、土豆、紅薯要適量吃。
尤其要搭配好主食,如果輔食中加了這些食物,就適當減少其他主食類,增加富含其他營養種類的食物,這樣才能讓寶寶吃的好,長的更健康,發育的更聰明。
你家寶寶在吃輔食時有沒有進入誤區呢,關於給寶寶吃輔食,你還有哪些問題或建議,也都歡迎分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