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補“參”,中醫教你怎麼補更有效?
冬令進補常選參類,
但參類進補並非人人適宜,
切不可盲補。
(圖片來源於網絡)
怎麼補“參”更科學?
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
中醫科徐月妹為大家講述
科學補“參”的方法。
“參”未必都可補益
人蔘、西洋參是選用較多的補虛類中藥,但不是所有帶“參”字的中藥都具有補益作用,有些“參”雖有“參”之名,卻無“參”之實。
苦蔘具有清熱燥濕、殺蟲利尿功效;丹蔘具有活血調經、祛瘀止痛功效;玄蔘則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解毒功效。
“參”並非人人可服
中醫素有“虛不受補”“六腑以通為補”等説法。身體健康者如果過服補益類藥物,非但無益於健康,反而會招致疾病。
補氣類
人蔘
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其中,野山參補益力較大,園參的補力不及山參。又因加工方法不同,有生曬參、紅參、白參、參須等規格,作用也稍有差異,以紅參、生曬參質量較好,白參較差,參須更次。
西洋參
具有補氣養陰、清火生津的功效,一般不易導致上火、血壓升高等問題,但脾胃陽虛、胃有寒濕者當忌服。
黨蔘
具有補中益氣、生津、養血的功效。黨蔘作用温和,因補益脾肺與人蔘相似而力較弱,常代替古方中的人蔘,用以治療脾肺氣虛的輕症。
太子參
具有補氣生津的功效。太子參性屬寒涼,最宜於虛而有熱之證,為清補佳品。
參類不可過量服用。過量服用人蔘,輕者可能出現輕度不安和興奮,重者出現中毒現象,如全身皮疹、瘙癢、眩暈、頭痛、體温升高及出血等。
(圖片來源於網絡)
補陰類
北沙蔘
具有養陰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善治肺陰虛或燥熱之乾咳少痰,以及胃陰虛之口渴咽乾等症狀。
南沙蔘
具有養陰清肺、祛痰、益氣的功效。多用於肺陰虛的燥熱咳嗽、痰黏難咳。
需注意:
上述兩類,感受風寒所致的咳嗽及肺胃虛寒者須忌服。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三因制宜”來進補
1.因人制宜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應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合理選用參類。如平素陽虛怕冷之人,可選用人蔘、黨蔘等甘温或甘平之品補中益氣;陰虛火旺之人,可選用沙蔘、西洋參等益氣養陰之品。
2.因地制宜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氣候不盡相同,如北方的冬季多寒冷乾燥,選用時可以人蔘、紅參、西洋參、北沙蔘為主;南方的冬季較北方而言氣温稍高,濕氣較大,可適當選用西洋參、黨蔘之品。
3.因時制宜
冬天萬物潛藏,養生重點在於“養藏”。因此,冬季是一年中進補的好時節,民間也素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説法。
温馨提醒:
在參類的選擇上,適宜個人身體狀況才是最重要的!若不能準確選擇,可就近前往醫院尋找專業醫師諮詢,再科學進補。
科普來源:
《上海大眾衞生報》
更多閲讀☞
預覽時標籤不可點
收錄於話題 # 個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