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對家長而言,有時更意味着自己的涵養是否足夠,因為想要把孩子教育得出色,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很多家長都過度注重讓孩子聽話,覺得聽話的孩子才是自己教育成功的表現,其實並不是這樣,孩子聽話有時也許只是拒絕與父母交心,用表面的不回應來表達對父母的抗議。
而想要獲得更親密的親子關係,相信家長們都知道要多與孩子溝通,只有溝通得足夠多,家長才能更深地瞭解孩子內心所想,才能減少與孩子之間的代溝。
案例事件:
小雨是一名職場媽媽,工作崗位是銷售,平時的工作壓力特別大,白天上班的時候經常因為領導施加的業績目標壓力而感到工作不太順心。
尤其是在忙了一天之後,總還要趕着去接兒子從幼兒園回家,到了家之後兒子一邊玩,她則忙着做飯。
經常都是廚房忙完了出來的時候看到兒子把玩具散落在客廳的地上,儘管小雨告訴過兒子好多遍玩完玩具在吃飯之前要把玩具收拾起來,可是孩子還是我行我素。
有幾次小雨因為實在太累了,也懶得好言好語地跟孩子説,直接對孩子吼了起來,看到媽媽發脾氣了,孩子有些害怕,想要解釋什麼。
可是沒等孩子説話,小雨就對孩子喊道:''閉嘴聽我説話!你有什麼可狡辯的!''
剛開始的幾次,孩子都是哭着收拾完了,可是隨後似乎對媽媽的吼罵和發脾氣習慣了,不管小雨怎麼説孩子都不為動了。
有一天晚上吃完飯後,公司突然來了電話,小雨收拾到一半的碗筷扔在了水池裏就去忙工作了。
等到忙完了剛一到廚房,兒子就跑過來跟小雨喊道:''水池裏的碗沒洗完不知道嗎!你去幹什麼了!''
小雨也很生氣,怒斥兒子:''你怎麼跟媽媽説話的!''
沒想到孩子卻説:''可是你每次就是這樣跟我説話的啊!''
小雨聽了孩子的話,頓時一愣,才反應過來平時跟孩子説話的方式確實非常不妥,自己因為工作的事也確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反思:
其實有孩子的家庭都知道,孩子在家,家裏想要保持整潔自然很難,這也是孩子愛玩,愛探索的天性。
而案例中的小雨之所以跟孩子説話的語氣和態度不好,大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工作上受到的壓力過大。
可是不管怎樣,作為家長,作為成年人,都要注意跟孩子溝通的方式和語氣,因為家長的態度會直接決定孩子是否願意再跟家長親近,更有可能毀了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
綜合以上案例,家長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不要拿孩子當''撒氣筒''
②.跟孩子溝通要注意方式和態度
③.要多與孩子做有效溝通
''溝通''是什麼?
人與人之間都是需要溝通的,沒有溝通,很多信息都沒辦法傳達,既不會明白別人的意思,自己心裏的所想也不能表達明白。
尤其是家長與孩子之間,更要注重溝通的重要性。很多成年後仍然與父母關係親近的孩子大多在童年時期跟父母的溝通都會很頻繁,父母與孩子相互之間都很瞭解彼此,也能達到與對方的共情,孩子的性格也會更加理性和包容。
為什麼多數家長,不能夠正常的跟孩子溝通?
1. 自身性格太強勢
有些家長本身性格都過於強勢,對於孩子的事包辦太多,覺得孩子是自己的附屬品,覺得自己都是為了孩子好。
可是家長的這種行為其實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根本就是不公平的,即便是自己生的孩子,也無權為孩子做主,總是太過強勢,孩子的什麼事都要干涉,很容易讓孩子變得不愛與自己溝通。
而家長長期這樣的行為,就導致最後不能正常地跟孩子溝通,親子關係也會惡化。
2. 與孩子之間沒有良好的''共情''
很多家長也許不太理解什麼是''共情'',其實説白了,家長與孩子之間達到情感上的共情就是相互理解,能夠多為對方考慮。
比如説家長理解孩子拖延做一些事的原因,或者為什麼跟自己頂嘴,而孩子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想要多為父母分擔。
共情也就是父母與孩子能夠體會到對方的內心情感,只有達到共情了,父母和孩子才能更好地溝通。
3. 總覺得孩子什麼都不懂
父母是長輩,所以作為家長,總覺得可以用命令的語氣對孩子説話,讓孩子做這做那,但其實這樣家長收到的效果往往並不怎麼如意。
即便家長一時能用長輩的威嚴來震懾孩子,但是缺乏有效的溝通,只能讓孩子越來越不服氣,到最後根本對家長的話選擇無視。
其實家長不要覺得孩子什麼都不懂,孩子即便年齡小,也希望得到家長的尊重,如果真有不明白的地方,更希望能聽到父母的解釋。
育兒今日三步走:想要與孩子有效溝通,3步走教你做知心媽媽
首先,穩定好自我情緒
家長想要跟孩子做好溝通,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心平氣和。當然,很多家長也會想,自己就是凡人,是人都有情緒,尤其是孩子氣人的時候,家長確實很難平復情緒。
所以對家長來説,最先要做的就是穩定好自我情緒,讓自己冷靜下來,這樣才能用更好的語氣和方式去跟孩子溝通,也能有效避免對孩子口不擇言,反而傷害了孩子的內心。
其次,能夠先聽孩子説完
家長要記住,想要孩子多跟自己溝通,那就學會聆聽,要給孩子機會把他想説的話説完,這也是尊重孩子表達意願的方式。
其實學會當孩子的傾聽者很重要,當孩子發現父母真的有很認真地在聽自己表達的時候,孩子是覺得被尊重的,也會更加願意把心裏話告訴父母。
同時,只有先聽孩子把話説完,家長才能更好地瞭解孩子內心所想,以便做出正確的應對。
最後,發表自我建議,共同探討
其實,孩子最想從家長那裏得到的是建議,並不是命令,所以家長不妨把''你應該''換成''我覺得也許可以……'',這樣一來,家長在傾聽完孩子訴説之後,發表自我建議,然後跟孩子一起探討,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送給家長的心裏話: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就像一根橡皮筋,拉得越緊,關係越緊繃,就越容易出現問題,只有合理的溝通才能夠讓那根皮筋鬆弛有度,維持最適合的親子關係。
每日思考:
1. 你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多嗎?
2. 你覺得什麼樣的溝通方式最好?
3. 你認為有效溝通對親子關係有哪些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