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每一個招式都要體現擊技含義;積極含義是太極拳靈魂,只有在拳架中體現擊技含義才能使習練者知道力點在哪裏。知道用途之後一套拳打出來才有能體現拳的韻味。
太極拳雖然已經演變成一種養生、強身、健體的運動;雖然和平年代不講實戰了但是擊技性畢竟是武術的靈魂。
和其他外家拳、武術對比,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太極拳可柔可剛(剛柔中又充滿哲理)適合各年齡階段。
我們在學習拳的時候雖然以養生為目的,但是要想真正地掌握一套拳,開始就堅決不做“空架子”。
講幾個拳式的例子:
拳架的內涵就是強調要劃打結合
例如:金剛倒墜第
第1-2動作,假設:敵人右手右拳出擊,我側身先掤後捋引化來力之中再給他加上捋勁,使對方的來力落空。
第3動作 發勁:上引(捋)下進(蹬對方下肢)。
第四、五、六動作,即:落敵人後退,我越步像敵人上中下三盤同時用擠、撩、戳等法進擊發勁,動作特點做到一動無有不動,手到腳到上下一致,發人必到。
第二個金剛倒墜
陳氏太極拳的“我守我疆來則順勢捋,去則順勢發”;“願來就來,願去就去”“來之歡迎去之歡送”。
所以每一個微小的動作它都有其擊技含義。
我們可以把喜歡的式子抽出來進行單式的訓練,過程中想象實戰中的力點走向。
師兄弟之間進行對練的時候,有很多招式是沒辦法用的。
比如:肘法、腿法、以及對人體要害部位的擊打、擒拿、點穴等功夫。
因此抽出單式、發勁等動作,進行單練習,體悟各拳式的擊技勁力。
只有拳架加上各種功力訓練,關鍵的時候才能用得上。。。。。。
有些老師説“太極拳打的時候要“慢”且越慢越好,打起來的時候自然會快”我認為這種説法不可取。
太極拳的慢只是起初卻去除拙力的訓練方式,並不是目的。
若要出功夫一套拳也是要包含多種練法的:拳架、單式、推手、器械、散手、單式發勁,甚至對練,。
不論是拳架、推手、散手,傳統的陳氏太極拳都應該體現它固有的武術本質;拳法中的每一招式都要充滿其擊技含義。
掌握了擊技含義及力點掌控在拳架中就可以看到太極拳的功夫基礎。因此拳架是太極拳入手的功夫,同時也是太極拳綜合能力的落腳點,不可忽視。
記住 :無論是推手、走架、發勁練習只是其中一種鍛鍊的方式。
我們平時去健身房,也有很多器械的輔助;太極拳和其它運動一樣,從擊技含義來講也有很多運動器械的輔助。例如:抖杆子、擰棒子、各種腰腿功。。。。。。。
招式從來都沒有固定的,太極拳的招式串聯在一起編排套路,也只是想為了體現力點,理論,含義等等。太極拳更像是一套理論!
例如:
同樣是一個“單鞭”的式子,相信10個師傅能説出10個技含義,
所以套路只先人實戰中的動作總結。我們可以通過架子日積月累的體悟,從體悟領悟陰陽平衡、呼吸吐納、松靜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