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身上有這3種特質的媽媽,對孩子成長沒有益處,來看看你是嗎?

由 不新伏 發佈於 健康

媽媽這個詞讀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否認父親的付出,但不得不承認,母親這一角色承擔起了教育孩子的大部分責任。

洪蘭教授在一次演講就用風趣的語言論證了:母親是一個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則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則全家焦慮這一理論。

由此可見,母親對於孩子甚至是家庭的影響都是深遠的,而她們所選擇的教育方式自然也影響着孩子的方方面面。

心理學家艾克里森認為:人的性格會受到環境、閲歷等因素的影響,但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是性格成長的基礎。如果母親在這一階段能夠幫孩子樹立起足夠的信任感,那麼接下來的一切就會發展得比較順利。

我們不難發現,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一個明事理懂禮貌的孩子背後往往有一個通情達理的母親;一個樂觀堅強的孩子背後也大多有個積極向上的媽媽。

同理,如果孩子性格孤僻,不善與人溝通,那麼家長是否應該反思自己呢?因為能毀掉一個孩子的或許不是原生家庭,而是身上有這3種特質的媽媽,現在,家長不妨來看看你是這樣的母親嗎?

喜歡在言語上打擊孩子的媽媽

重要他人,指的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人,而母親在孩子童年時期所扮演的就是這樣一個角色,媽媽對孩子的評價甚至會影響到孩子對於自身的看法。

如果一個母親經常在言語上打擊孩子,長此以往,孩子在內心就會不斷地質疑自己,會覺得自己做什麼事情都做不好,是個沒有存在價值的人,性格也會變得自卑且敏感脆弱。

除此之外,孩子們因為害怕被母親責罵,做什麼事情都放不開手腳,也不願意踏出舒適圈一步,內心缺乏安全感。

處在童年時期的孩子,三觀尚未完全形成,也不具備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如果一直在這樣的環境下生長,等他們邁入社會,也缺乏一定的適應能力。

打着“我都是為你好”,控制慾極強的媽媽

為了監督孩子寫作業,將牆面換成玻璃的;為了讓女兒不離開自己,讓其放棄自己理想的大學……這樣控制慾強的媽媽會打着“為你好”的旗號,希望控制孩子人生中的走向。

可她們卻沒有想過孩子也是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理應有着自己的想法,走出屬於自己的路,但其實,很多時候母親也許並不知道孩子究竟想要什麼,而這樣的控制慾將反而將孩子變成了自己的“附屬品”。

長此以往,孩子缺乏自主意識和獨立能力,只能生活在母親的羽翼下,走着她們安排好的道路,變得沒有主見也不懂得如何拒絕別人,甚至形成“討好型性格”。

控制不了自己情緒的媽媽

帶娃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處於幼兒時期的孩子沒有多少規則意識,難免會出現不聽話或者哭鬧不休的情況,所以這個時候媽媽們免不了會心煩氣躁,忍不住向孩子們發火。

但我們都知道,成長是個漫長的過程,難免有磕磕絆絆,這樣的母親只會讓孩子每天過得戰戰兢兢,不敢犯錯,認為是自己做得不好,這才惹了媽媽生氣。

如果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生長,孩子一方面容易學得有模有樣,遇事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要不然就會變得沉默寡言,不願意與人溝通,在這樣的孩子眼中,多做、多説都是錯的,所以不如不去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