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關掉電視”孩子假裝沒聽見;“快去洗漱,你上學要遲到了”孩子開始談條件;“快點去寫作業”孩子説等會!聽過很多家長抱怨“現在孩子不得了,越管越叛逆”。事實上,不是孩子不聽話,是家長“管教”方式不對!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共會經歷3次“叛逆期”,進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更加要注意教育孩子的方法,這時候“以暴制暴”,“吼叫”的方式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聽話”。
叛逆期2歲左右的寶寶
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有了自我的意識,經常會拒絕,用“不”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個時候的孩子思維邏輯簡單,不管是贊不贊同父母的想法,他們首先都會説“不”!
6歲左右的孩子
孩子6歲以後,他們的獨立思維和自主意識會快速發展。生活中他們接觸的事情越來越多,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們會覺得自己長大了,逐漸的將重心轉移到自己身上。
12歲以後青春期的孩子
這個階段的孩子,青春期更加叛逆,家長不想讓孩子做的事情,孩子偏要嘗試“不撞南牆不回頭”。這個時候孩子內心極為獨立,並嚮往着自由。不管是心理還是生理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到後面兩個階段,孩子對家長的抵抗就會越來越厲害,越來越叛逆。
所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需要一定的空間的。家長要學會運用“魚缸法則”比喊破喉嚨吼叫更管用。
何為"魚缸法則"?一個公司養了一缸金魚,基本都是三寸的長度。有一天魚缸不小心打碎了,因為沒有合適的魚缸,魚也就被放到池子裏養着。等到新的魚缸到了,發現魚比之前大了很多,池子的空間大,魚的活動和生長空間就更大。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應該對孩子少一些控制,多一些自由,不要事事都幫孩子做好,讓孩子生活在父母的框架中,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未來。
父母應如何運用"魚缸法則"呢?1、 給孩子一定的私人空間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是你的孩子,但又不是你的孩子。是你的孩子是因為你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來,不是你的孩子是因為,他是一個獨立存在的人。
尤其是孩子慢慢長大了以後,要給孩子最夠的私人空間,比如孩子的房間讓他自己收拾,媽媽不要去收拾,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記本,不要過多的干涉孩子的課餘生活……
2、 尊重孩子的興趣
家長應該多與孩子溝通,注重孩子的喜好,尊重他的興趣。鼓勵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愛好為了這個愛好而努力,讓孩子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
3、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
當孩子有自由成長的願望時,家長要學會給他機會,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起來,擁有獨立自理能力。當然,家長的放手不代表放任和縱容,要在一定的限度內放手,重要的是給予孩子一定的信任和自由。
家長要明白,孩子不是父母的傭人,要讓孩子懂得家長是自己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不能事事依靠父母。想要讓孩子不那麼叛逆,僅僅是依靠語言能力是不夠的,對於孩子來説,最快接受知識的方法就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