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療養。自然的產物是最適合脾胃的“補品”,草木蟲魚,瓜果菜蔬,無分貴賤,皆可成為有益於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活學活用,當自己的“調養師”。
醫學指導:國家衞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廣東省中醫院嶺南補土學術流派學術帶頭人 盧傳堅教授
立夏以來,雨水如期開始增多,每一天都是要麼下雨,要麼準備下雨的狀態。連綿的陰天不見陽光,人也越發昏昏欲睡,明明已經睡夠八小時,早起時還是有種“沒睡飽”的感覺。陰雨天裏,不僅頭腦不太“清醒”,脾胃也“懶得動”,稍微吃兩口東西就飽了,似乎整個人都處於一種“消極怠工”的狀態。
俗話説,“萬物生長靠太陽”。陽光明媚的日子裏,人體的陽氣升發順暢,因此便會精神煥發,胃口旺盛;反之,當連綿的陰雨籠罩,脾胃被“濕邪”所困,陽氣的“上行”之路變得越發艱難,就會有着“睡不醒”的昏沉感。
要擺脱這種狀態,“醒脾化濕”是關鍵,需要一味有點“力度”的化濕藥,也就是中醫醫生最喜歡用的本草,白朮。
本草功效
白朮是常用中藥,俗有“北參南術”“十方九術”之説,意思是北方最出名的本草是人蔘,在南方則是白朮,能與人蔘齊名,可見白朮使用之廣泛。
《日華子本草輯注》中記載白朮:“止反胃,利小便,主五勞七傷,補腰膝,長肌肉,治冷氣,玄癖氣塊,婦人冷癥瘕,消痰,止翻胃及筋骨軟弱,除煩長肌,嘔逆”。簡而言之,白朮的功效都與“運化水濕”有關,因此“濕邪”導致的關節痠痛和肌肉酸脹,以及各種腸胃不適都用得上。
説起腸胃問題,白朮還具有一項奇妙的雙重功效,既能“通便”,又能“止瀉”;小量用且炒後再用,可以治療拉肚子;大量用生白朮的時候,又可以治療便秘。
細説本草
老百姓都知道,當腸胃裏的“濕氣”太重時,大便就容易稀爛不成形,或者是變得很粘膩;而白朮的特點在於性温可以健脾,味道又苦中帶辛,苦味可降,辛味可散,正好引導水濕向兩個不同的方向“分流”,快速地“燥濕”。而脾虛濕困也可能導致便秘,這是因為濕邪困阻了脾胃之氣的“流動”,這時候用上大量的白朮,不僅是為了化開水濕,更是為了促進脾胃的“運動”。
這樣一味好藥,既能“健脾”又能“化濕”,自然受到醫生的喜愛,不少人也會將它用於養生,和茯苓等藥材一起打粉服用。
温馨提示
“話説補土”精華集合
《善用本草養脾胃》及《妙用食材養脾胃》出版啦!
專家介紹:盧傳堅,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醫大師禤國維教授弟子,全國首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國家中醫藥領軍人才“岐黃學者”,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國家級人才培養對象,廣東省中醫院嶺南補土學術流派學術帶頭人,銀屑病臨牀與基礎研究創新團隊負責人。現任廣東省中醫院、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牀醫學院副院長。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免疫學分會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藥免疫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銀屑病專委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皮膚性病分會銀屑病學組副組長,廣東省中醫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標準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標準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組織生物樣本庫分會中醫藥學組組長等職務。
主持並完成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多項;主編出版專著20部(英文專著6部);以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SCI收錄60多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和軟件著作權共9項,國家中藥新藥臨牀批件1項,中藥新藥研發成功轉讓2項,獲省部級教學、科研成果獎共12項。曾榮獲“國家衞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首屆傑出女中醫師"“中國女醫師協會五洲女子科技獎”“南粵巾幗創新十傑”“廣東省三八紅旗手標兵”等稱號。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嶺南補土流派
執行編輯:張靚雯
審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