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場景:
火車上,熊孩子們追逐打鬧,尖叫嬉笑的聲音讓車廂雞犬不寧;
餐廳裏,熊孩子們淘氣打鬧,影響到他人用餐;
當我們在抱怨熊孩子的時候,實際上是在抱怨這些孩子不守規矩,在公共場合大鬧、喊叫。
這樣的孩子,在什麼地方都沒有規矩,而背後原因,都是父母沒有管好,給孩子立好規矩。
該什麼時候給孩子立規矩?
給孩子立規矩,其實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要開始做起來了,不然等他長大了,家長的規矩就立不起來了。
兜媽在和親戚們吃飯的時候,見到7歲的小侄子壯壯,就表現得很沒有規矩。
上菜前,壯壯上躥下跳的,在椅子上不安分,吵着要玩手機,壯壯媽不給,他就掐着媽媽的脖子去索要,壯壯媽無可奈何,只能給他了。
上菜的時候,服務員還端着盤子沒放到桌上呢,壯壯看到自己愛吃的烤鴨,馬上就伸手把鴨腿給搶下來,自己啃着吃了。
一頓飯下來,壯壯的行為被大家批評,壯壯媽也嘆着氣説:“唉,這孩子,真怪我沒教好他,現在好好教他規矩,不知道還來得及嗎?”
雖然不想打擊她,但孩子已經7歲再立規矩,真的有些晚了。
給孩子立規矩的時期,
一定是要從孩子2歲時就開始,在6歲之前,就給孩子立好規矩。
為什麼要挑這段時間呢?
在孩子2歲前,他還沒有規則意識,缺乏足夠的理解能力,也很難控制好自己的行為,通常是家長説什麼,孩子就做什麼,這時不必急着給孩子立規矩。
從孩子2歲後,孩子開始進入規則的敏感期,也有了自己的意識和簡單的判斷能力,這是他第一個獨立期,也是叛逆期,特別喜歡説“不”,來證明自我。
在這段時間,只有家長好好管教,給孩子利好規矩,並讓他懂得自己要守好規矩,他才能學會自立;
如果家長什麼都不管,那孩子就會我行我素,之後再想給他立規矩就難了。
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曾提出:6 歲之前一定要給孩子立好規矩。
這是因為,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難免會遭到反抗,對於三四歲的孩子來説,反抗無非就是撒潑打滾,
可對於十三四歲的孩子來説,他的反抗可能就是離家出走,甚至做出更極端的舉動!
最近四川有個13歲的叛逆女孩,因為和母親爭吵,就跳樓自殺。
如果家長想着孩子長大後再立規矩,那可就晚了,孩子2歲到6歲間,該立的規矩一定要立好!
立規矩不能這麼做
很多家長都説,我也經常去給孩子立規矩啊,但總是不管用,説了孩子也不聽,真不知道怎麼辦。
有時候,可能是家長的方式不對,給孩子立規矩時,有種方式一定要避免。
那就是打罵訓斥孩子來立規矩。
很多時候,家長看見孩子不守規矩的情況,覺得孩子的行為不對,自己心煩,就隨意大罵孩子一頓,甚至揍一頓,以為這樣他就能記住了。
但其實,想要真正建立起一個長期的行為,讓孩子一直守規矩,形成一種習慣,是需要時間的。
習慣形成的背後,是大腦構建起一系列的神經突觸,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自動地去遵守規矩。
心理學的研究證明,想要初步形成一個習慣,需要3周的時間,想要讓這個習慣穩定下來,則需要3個月。
如果家長覺得打罵孩子一頓就能給孩子立好規矩,那是不現實的,就算孩子因為害怕當面妥協了,背後還是會偷偷違反那些規矩。
長期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只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怕事,沒有自尊。
怎麼給孩子立規矩
給孩子立規矩方法,剛好是“打罵一頓”的反面,要做到“温和而堅定”。
“温和”
,是指家長要控制好情緒,不能生氣,語氣平和,跟孩子講道理,説為什麼要守規矩,在管教的同時,也要讓孩子感受到愛。
“堅定”
,是指一旦向孩子説明規矩,家長就不能妥協。
這兩點説起來容易,在立規矩的時候卻很難達到,家長一定要注意這幾點。
1.不能因為哭鬧妥協
比如關於看動畫片,家長和孩子説好,一天只能看一集。
可真正做起來的時候,孩子看完一集還想看,抱着電視、平板不肯撒手,甚至還開始哀求、哭鬧。
有些家長,特別是老人家,經不過孩子的眼淚,最多堅持5分鐘就妥協了。
但這樣,孩子就知道能用哭鬧來威脅家長,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他還會變本加厲,哭10分鐘,甚至半個小時,直到家長妥協。
在立規矩時,遇到孩子哭鬧,家長可不能心軟,一定要堅定自己的態度,可以用平靜的聲音對孩子説“哭是沒有用的,該守的規矩還是要守”。
2.父母言傳身教
想讓孩子好好守規矩,那麼家長自己也要做一個好榜樣。
就拿手機這件事來説,孩子愛手機很常見,不少家長為此立下規矩,一天只能玩多長時間。
但很少有孩子能遵守,要不想方設法拖延玩手機的時間,要不偷偷在私下裏玩。
其實,手機對家長和孩子都有極大的吸引力,不少家長也是一閒下來,就躺在沙發上不停地耍手機。
孩子看到了,又怎麼會對手機説“拜拜”呢。
只有家長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榜樣,自己也守規矩,孩子才能好好遵守立下的規矩。
韓國有位名人,從來都不抽煙,有人問他為什麼,他説都是他煙鬼老爸的原因。
原來小時候,他的爸爸每天抽3盒煙,就是個煙鬼,家裏就跟毒氣室似的,煙味瀰漫,他每天都要吸二手煙。
有一次,他問爸爸:香煙的味道那麼好嗎?抽煙是什麼滋味?
爸爸説:對於爸爸來説,它就像你喜歡吃的餅乾一樣。
他又説:但我不喜歡,爸爸能不能不抽煙呀。
爸爸沉默了,盯着他一會兒,對他説,如果爸爸再也不抽煙了,你長大後也能不抽煙嗎?
他就拼命點頭。
從那天起,爸爸就再也沒抽過煙,煙癮犯了,就用口香糖和餅乾來緩解。
那些場面讓人刻骨銘心,因為他也從來沒抽過煙。
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深遠的影響。
如果父母自己都不能做好,那麼不管用什麼樣的育兒方法和技巧,都對孩子沒有用處。
想要給孩子立規矩,就只能家長自己也守好規矩。
給孩子立好規矩,能讓他受益一生,家長可要記住2歲這個關鍵的時間點,早點給孩子立規矩,同時也要注意方法,才能真正立好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