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孫思邈《千金冀方》中記載:“竹筍性味甘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氣力。”元代《飲膳正要》説:“主消渴、利水道、益氣。多食發病。”明代的《本草綱目》還説:“竹筍治實喘、消痰”。
筍還可以透疹,尤其是春筍,春天竹筍的長勢是最快的,就像青春期裏竄個子的孩子,它帶着一股生髮之氣,《本草求原》:竹筍,甘而微寒,清熱除痰,同肉多煮,益陰血。痘疹血熱毒盛,不起發者,筍尖煮湯及入藥,俱佳。
竹筍味甘、性寒,具有清胃熱、肺熱之功效,能改善胃炎嘈雜感和支氣管炎、喘咳痰多之症,因而在我國食治食養中廣泛應用。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腎內科羅月中教授介紹説,筍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纖維的特點,食用筍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去積食,防便秘,並有預防大腸癌的功效。筍屬天然低脂、低熱量食品,也是肥胖者減肥的佳品。
春筍的吃法很多,素有“葷素百搭”之稱,尤其與各種肉類一起煮,會格外鮮美。春筍炒、燒、煮、煨、燉都可以。根據春筍不同部位特點,可以有不同吃法。嫩頭可直接用來炒食。中部可切成筍片,和肉一塊炒。根部較老,可與肉類一起燜煮。
挑選春筍
● 首先要看筍殼。一般以黃色為佳,未完全長出土層或剛長出的筍殼常為黃色,它的筍肉特別鮮嫩。
● 其次要看筍肉,其色越白則越為脆嫩,筍肉黃色者質量次之,綠色的則較差。
● 還要看筍節和筍體,鮮筍的節與節之間越是緊密,則其肉質也就越為細嫩。
● 倘若是蟲蛀或腐爛的春筍,就不能再食用。
春筍好吃,但不能吃太多
● 《本草綱目》引用贊寧《筍譜》雲:“筍雖甘美,而滑利大腸,無益於脾,俗謂之刮腸蓖,惟生薑及麻油能殺其毒。俗醫治痘,往往勸飲筍湯,雲能發痘,蓋不知痘瘡不宜大腸滑利,而筍有刮腸之名,則暗受其害者,不知數千人也。”説明筍具有滑腸、刮腸的功效,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
● 春筍草酸含量較高,有結石的患者不宜多食。
● 做菜前要焯水5~10分鐘,這樣既可高温分解大部分草酸,又能使菜餚無澀感,味道更鮮美。
● 由於它含有較多的粗纖維素,難以消化,有胃腸疾病及肝硬化等患者不宜多食。
● 吃春筍還要防過敏,尤其是老人、兒童不宜多吃。老人吃筍時一定要細嚼慢嚥。
● 同時,吃筍時儘量不要和海魚同吃,避免引發皮膚病。
春筍膳食
春筍如意鯽魚湯
食材:春筍200克,豆芽菜500克(黃豆芽、綠豆芽各250克),白鯽魚2條(約750克),生薑絲、香葱粒適量。
做法:
1、春筍切片,用開水煮5~6分鐘,撈出放入冷水中浸泡1小時左右,以去除筍的苦澀味,切細絲;豆芽菜(又稱如意菜)洗淨;
2、白鯽魚處理乾淨,用輕油慢火煎至兩面金黃色(煎時灑點白酒)時,加入適量清水煮沸5分鐘後,加入備好的春筍絲、如意菜,再煮5分鐘,放進薑絲、香葱粒、精鹽調味,即可。
功用:具有健脾和胃、祛濕除痹、清熱解毒、除煩止渴等作用,適宜於一般人羣(脾胃虛寒者除外)服食以御春温濕毒。■
【來源:本文內容綜合自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國藥房,素問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