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食材的藥用價值
陳佔功 劉巖
日常飲食中,藥食同源的食材很多,用好下列4種食材可以起到滋養五臟六腑的功效。
蓮子:養心安神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蓮”。藥典中記載,蓮子味甘澀,性平,歸脾、腎、心經,具有補脾止瀉、養心安神的功效,臨牀常用於脾虛泄瀉、心悸失眠等症。食用蓮子時,帶皮去心效果較佳。推薦一個蓮子食療方“蓮子紅棗桂圓羹”:取蓮子30克,紅棗、桂圓肉各20克,冰糖適量;蓮子去心,紅棗去核;一同放入砂鍋內,加清水小火燉至蓮子酥爛,下冰糖調味即可。需要提醒的是,蓮子心也是一味中藥材,其性味苦寒,上火心煩時,不妨沏一杯蓮子心茶飲用。
栗子:防治腎虛 “慄,腎之果也,腎病宜食之”。中醫認為,板栗性甘温,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消腫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腿腳不遂、小便多和脾胃虛寒引起的慢性腹瀉及外傷骨折、淤血腫瘤、筋骨疼痛等,尤其對腎虛有良好療效,故稱“腎之果”。栗子尤其適合中老年人,每日早晚各吃5-10枚生板栗,可有效防治腎虛、腰痠腿疼。吃時要細嚼慢嚥,一次不宜吃太多。
花生:滋養臟腑 中醫認為,花生仁、花生紅衣、花生殼、花生莖葉及花生芽均有一定藥用價值。花生以燉食為最佳,最好連着花生衣一起吃。推薦一個食療方“花生粥”:取花生米45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脾胃氣虛者可加山藥30克,肺虛乾咳者可加百合15克。此粥具有健脾開胃、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的功效。
芡實:祛濕健脾 芡實味甘澀,性平,歸脾、腎經,具有除濕、健脾、止帶的功效,有“水中人蔘”的美稱,常用於遺尿尿頻、脾虛久瀉等症。如果體內濕氣比較重(表現為頭重如裹、不思飲食、腹脹、口中黏膩、大便黏滯不爽、小便渾濁或淋漓不盡、嗜睡畏冷等)的人羣,不妨試試芡實食療方:取等量芡實、炒薏米、赤小豆,三者共同熬粥服用。另外,小兒先天脾胃虛弱,若飲食不當,常會腹瀉、嘔吐,可經常食用芡實南瓜粥。具體做法:準備南瓜、芡實、大米,比例約為4∶1∶1,先將芡實和大米下鍋,加入3-4倍的水,待芡實煮至開花後,放入去皮南瓜,煮至黏稠即可。
來源:中國甘肅網,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