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哈佛校長:多帶娃去陌生的地方,有助於提高孩子未來的層次和格局

由 弓四清 發佈於 健康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前段時間,這是一句話風靡整個網絡的話,這句話我想應該説出了每個人的心聲。

我們認識世界的方法其實有很多種,比如通過書籍或是影像資料或是和他人聊天等各種方式,這些都能夠幫助我們去了解這個世界,可是不管是哪一種方法都沒有一種比“身臨其境”的更加有效的體驗了。古人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閲人無數。

而作為家長就應該賦予孩子思想是:“行萬里路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閲人無數,行萬里路後思索回顧。”

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是哈佛大學300多年來唯一一位女校長,她曾在演講中提到了這樣的觀點:去了解這個世界,是每一位孩子的必修課。

她在演講中説道:“我們需要去熟悉和探索世界上太多的東西,這絕對不只是侷限於學習他國的語言。語言其實也就是一種工具罷了,而比語言更重要的就是學習這個國家的文化和歷史,還有他國的人文與生活。人們只有看到的大世界之後,才會變得更加的寬容和坦蕩。而學會接受彼此之間的不同或是尊重相互之間的差異,也就成為‘瞭解世界’的重點。”

而她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就是遵守着一項規定:每年一定會空出一段時間,帶着自己的孩子們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是報以學習的心態和方式去旅行,同樣也是用旅行的方式帶着孩子們一同學習。

作為哈佛大學的校長,她的工作是多麼的繁忙,我們應該是可想而知的,可她還是願意為了孩子安排一年一次的學習旅行,我們是否需要反思自己。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知識的積累的,可是一個人開闊的眼界和寬廣的格局同樣也是衡量一個人的重要標準。作為家長是絕對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們對世界的印象始終是停留在書中的平面圖上,而是要觀看到充滿着真實的立體豐富效果。

帶你的孩子“走出去”是可以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的。平時父母們都忙於工作,並沒有很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

時間久了之後,難免就會導致親子之間的關係變得生疏,隨着孩子逐漸的成長,這樣的問題就會積累得越多,有的甚至還會出現親子關係做到難以挽回的局面。

而旅行是可以讓父母和孩子們一起去感受、經歷和分擔的,不僅可以加強親子之間的關係,而且還會孩子更加的信任自己的父母,願意同父母一起交流。

帶着你的孩子“走出去”給孩子一個機會去探索這個美麗的世界。

帶孩子們外出的家長一定會有這樣的體驗,當孩子去往一個陌生的地方時,就會不停地東張西望,一雙眼睛也會轉不停,就好像是對一切的事物都很感興趣一樣。

身處在一個不一樣的氣候和不一樣的大自然狀況下,這對一個孩子來説全是一個重新認識這個世界的過程,他們會興奮地注視、傾聽和觸摸及感受這個世界,這同樣也就鍛鍊了孩子們的觀察、注意以及記憶力和獨立思考等的能力。

在一次旅行的途中,可以更好地培養一個孩子的參與意識。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場旅行過程中,孩子不應該是那個跟隨和完全“聽之任之”的角色,而應該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

作為獨立的個體,他們可以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還可以獨立地做一些自己的事情,就像:要自己收拾自己的行李、還有參與旅行路線的設計等。

孩子如果通過這樣的方式,會在旅行中感受到自我的價值,人會更有參與感,會感到這段旅行是更加的有意義,這樣的體驗也是其他活動都是無法替代的。

相對大一點的孩子是可以進行“旅行手帳”的記錄。這對於孩子們來説既可以鍛鍊寫作能力和創造力,還可以提升了孩子的審美能力。

在旅行中,同時還可以培養一個孩子更好的品格。

在旅行的途中可能會遇到很多的複雜的事情和人,而這個過程有可能還會有很多的不順和爭吵,對於孩子們來説這都是對他們的極大考驗。

家長們也會發現旅行中的孩子不僅能改正身上存在的很多的缺點,而且也還會更加懂得如何體諒和關心他人,這些都是旅行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出的優秀品格。

其實一個孩子的成長的旅程就是在一次次的探索和適應中形成的,需要多帶帶孩子去外面的世界走一走。

等孩子長大後就會不懼怕任何的改變,也不會不會害怕在陌生的環境裏打拼,這全部都是這個“世界”帶給他們“不一般”的格局和層次!

- The End -

作者 | 胖迪兒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羣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Lucia Nixon and Michael Robinson. 1999. “Th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of Young Women: Role Model Effects of Female High School Faculty.” Demography 36(2): 185-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