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寶寶總喜歡被抱着走,放下就哭?這些“原因”家長要知道
寶媽們聚在一起,聊天的話題永遠離不開寶寶,寶寶的吃喝拉撒睡,每一樣牽動着媽媽的心。
對於一些新手媽媽而言,雖然小生命的到來讓她們感到無比開心,但是帶孩子的辛苦也讓她們焦慮苦悶,甚至有的時候讓她們束手無策。
芳芳剛剛出月子,月子期間她就發現自己的寶寶特別喜歡被抱着,而且只是抱着還不行,還要邊走邊抱。
有時家人累了想把寶寶放到牀上一會兒,卻瞬間就能聽到寶寶的哭鬧聲。
特別是睡覺的時候更是如此,彷彿寶寶有特異功能一般,只要身子一捱到牀,即便已經睡着也立刻會醒來。
這種感覺相信所有過來人都有深有體會,有的時候真的讓人崩潰。
芳芳從出了月子之後,就一直備受折磨,她真的不明白為什麼寶寶在其他方面都像是小天使一樣,可偏偏是抱睡的問題讓他成為了小惡魔。
不過後來通過和其他寶媽聊天,芳芳也知道自己寶寶的這種情況是非常普遍的,似乎已經成為了困擾所有寶媽的最大問題之一。
1、缺乏安全感
寶寶已經習慣了在子宮裏的生活,雖然沒有外面這麼豐富多彩,但是他們卻能明顯的感受到媽媽的心跳和呼吸,這會讓他們特別的踏實。
但是一旦出生之後,他們就會變成獨立的個體,這當然讓寶寶很難適應,所以他們會努力的去尋找在媽媽腹中的感覺。
最後發現當他們被媽媽抱在懷裏,並且來回走動的時候,這樣的感覺和他們在羊水裏是很相像的,自然會讓他們很有安全感。
2、對新鮮事物感興趣
寶寶的視覺系統會隨着他們月齡的增長而不斷完善,在他們兩三個月的時候,其實已經能夠看到比較遠的地方。
這時他們會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興趣,因為這是他們從未接觸過的世界。所以寶寶特別急於觀察,如果他們僅僅是被抱着,那麼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
但是如果邊走邊抱,那麼他們的視野自然會更開闊,能夠看到更多更有趣的事物,特別是他們被豎着抱的時候更是如此。
3、身體出現不適
寶寶有的時候會因為身體不適而出現大聲哭鬧的現象,其實在此之前他們已經通過很多方式想要自我緩解。
比如他們躺在牀上不停的蹬腿,小臉憋得通紅,但是即便如此努力,也很有可能並沒有什麼效果。
這時寶寶會感到非常難受,但是他們又無法通過語言去和父母交流,所以哭鬧是他們唯一能夠選擇的表達方式。
只有用哭鬧聲才能吸引父母,才能得到父母的抱抱,這會讓寶寶的不適狀況有所緩解。
提出這個方法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E.A.S.Y\\\"模式的提出者特蕾西·霍格。
她先後出版了《實用程序育兒法》和《嬰語的秘密》兩部全面講述嬰幼兒養育的書籍,同時也有着護理5000多名嬰兒的經驗,無論理論還是實踐都非常豐富。
抱起放下法簡單來説,就是當孩子哭泣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給予安慰,但是當孩子處於平靜狀態時,便要鍛鍊孩子獨自入睡的能力。
抱起嬰兒,把手放在他們的後背輕輕拍着,同時用温柔的語言去和寶寶説話。
雖然這些他們也許並不能理解父母在説什麼,但是卻能感受到強烈的安全感。
如果寶寶依然處於哭鬧狀態,那麼不妨嘗試着豎抱寶寶,讓寶寶的頭部輕輕搭在自己的肩膀上,然後用手輕拍他們的後背。
這時寶寶很有可能會比較容易安靜,也許會很快睡着。
等到寶寶睡着之後,父母可以輕輕地把他們放到牀上,但是不要急於離開,而是在她們身邊躺下繼續輕拍寶寶的後背10分鐘左右,讓寶寶進入深度睡眠狀態。
當然有的會一直的哭鬧,那麼父母在他們哭鬧的時候就把他們抱起來,但是寶寶的哭聲一停,就要立刻把他們放到牀上。
很顯然,這樣的行為容易再次引起寶寶哭鬧,那麼父母就要再次抱起寶寶,就這樣一直重複,直到寶寶在對抗中睡着。
相信很多媽媽此時會想到華生提出來的哭聲免疫法,那就是寶寶哭了不抱,不哭才抱,以此來讓寶寶改變對父母極強的依賴感。
這一度被無數寶媽奉為育兒經典,而且深信不疑的照做,但其實哭聲免疫法已經被證明是不適合寶寶的,甚至有可能導致寶寶性格出現缺陷。
相比較之下,抱起放下法就會顯得温和很多,而且已經被實踐證明是切實可行的,所以寶媽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這不會讓孩子的身心受到傷害,對於孩子來説,僅僅是他們生活習慣的一種,多次重複後,他們便能夠很快的適應。
即便寶寶真的無法適應這樣的方法,也不會上升到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高度。
睡眠對於寶寶來説是非常重要的,足夠的睡眠才能讓寶寶身體發育的更快更好,也能夠讓寶寶大腦不斷的發育完善,從而使他們更聰明。
所以一旦寶寶睡眠質量不佳,必然會影響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終直接導致他們生長滯後,發育不良。
同時寶寶睡眠不佳也意味着媽媽無法很好的睡覺,有的時候甚至一天都睡不了幾個小時。這不僅對媽媽的身體是一種傷害,更是會讓她們的心理幾乎崩潰。
特別是那些白天要正常上班的媽媽們,更是會迫不及待的希望寶寶能夠有一個好的睡眠。
所以嬰兒睡眠訓練非常有必要,從長遠來看,對寶寶的發育絕對是利大於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