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國外媽媽會跟寶寶有一小時肌膚接觸,為啥國內行不通

寶寶出生剪掉臍帶後的第一件事要幹嘛?有人説當然是包好了抱出去給親戚朋友們看啊,也有人説,肯定讓媽媽先看看啊,還有人説要吃奶,其實這些對也不對,寶寶剛出生後,經過了專業的處理臍帶,首先要做的並不是吃奶,也不是抱出去,而是跟媽媽做肌膚接觸,也叫親子接觸。

寶寶出生,國外媽媽會跟寶寶有一小時肌膚接觸,為啥國內行不通

聽到這裏,可能有的寶媽很自豪,寶寶剛出生,護士讓她碰了一下我的臉,這算吧?其實不算,所謂的肌膚接觸,在國際上的定義為:讓新生兒裸露的正臉、軀幹和四肢貼在媽媽裸露的胸前,這種肌膚接觸,好處有很多,可以讓新生兒減少恐懼感,對媽媽更加依戀,也能激發媽媽的母愛本性,讓親子關係更加穩固,同時,這種肌膚基礎,還能增強寶寶的抵抗力,心跳和血壓等數據都會趨於穩定,更能適應複雜的世界。

肌膚接觸多久最好?國外媽媽都進行一小時

在國際拉瑪澤的研究中,健康足月的胎兒跟母親的接觸時間為1個小時,寶寶身上覆蓋毯子,趴在媽媽的胸前,寶寶還會被激發出乳爬動作,即能夠自行找到乳頭並吸吮,這種是主動行為,也能讓母乳餵養更加容易。

寶寶出生,國外媽媽會跟寶寶有一小時肌膚接觸,為啥國內行不通

在接觸中,媽媽的身體能夠温暖寶寶的身體,讓寶寶得到放鬆,經過幾分鐘,寶寶會睜開眼睛,頭部和肩膀會慢慢移動,此時他還不會這麼快就吃奶,還是需要適應環境。接下來,寶寶的活動範圍開始增大,嘴巴開始蠕動,有吃手和吐舌頭的動作,在這裏説到的一點,新生兒的視力並不是太好,可以説是個小近視眼,不過他對黑白灰對比很強烈的物體比較感興趣,而寶媽的乳暈由於孕期激素的影響,顏色比較深,所以更能引起寶寶的注意。

寶寶的這些動作都做下來,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之後他就要靠自身的力量去尋找奶源了,很多人都感覺比較神奇,這其實是動物的本能,此時乳房也會分泌一種激素,刺激寶寶進行吸吮反射,寶寶開始費勁地扭動自己的小腦袋,讓小嘴對準奶源,開始吸吮吃奶,之後會進入甜甜的夢鄉。

寶寶出生,國外媽媽會跟寶寶有一小時肌膚接觸,為啥國內行不通

為什麼在國內,這種肌膚接觸總是省略?

生孩子的人太多了

國外的胎兒出生率和出生數量,跟國內簡直沒法比,產檢的時候就知道了,走廊上都是孕婦,對一家醫院來説,花費一個小時的時間都用在了新生兒和媽媽的肌膚接觸上?簡直就是不可能,這一個小時裏,另一個產婦都把孩子生下來了,再説了,醫護人員也不夠啊,國外的醫院,一天可能就幾個生孩子的,中國是幾十個甚至還要多,人都忙翻了,恨不能生完就趕緊騰出產房來接待下一個呢。

觀念問題

讓一個媽媽在產房裏跟寶寶肌膚接觸?想想都覺得不好意思,家人不願意,老公不願意,寶媽更不願意,更何況產房裏可能還有男醫生和男助產士,這是觀念的問題,中國是禮儀之邦,對於這種肌膚接觸,被認為是私密的事情,很多寶媽是不敢做的,而國外就不同,他們的觀念開放,更能直觀地表達。

寶寶出生,國外媽媽會跟寶寶有一小時肌膚接觸,為啥國內行不通

其他因素

中國生孩子是大事,家人提前幾天就開始準備,親戚朋友也會隔三差五地詢問,恨不能寶媽在產房生孩子,全家人集體出動,都在外面翹首觀望,寶寶出生了,都想着看看是男孩女孩,長得如何,一大波人圍在一起祝賀一下,如果在裏面等一個小時才能看到寶寶,他們等得及嗎?

結合中國國情,就知道這種肌膚接觸不會流行的原因了,不過,也有越來越多的醫院開始讓新生兒跟媽媽接觸,碰碰臉,做一些短暫的接觸停留,也能起到不錯的作用,您當時跟寶寶接觸了嗎?歡迎分享您的經驗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21 字。

轉載請註明: 寶寶出生,國外媽媽會跟寶寶有一小時肌膚接觸,為啥國內行不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