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開始流行起素食主義,也許是“名人效應”所致。很多人看到網上爆料,説是某某名人長期吃素,容顏不老,於是自己也效仿起來,講究粗茶淡飯,拒絕吃肉。
年輕人腸胃吸收能力強,粗茶淡飯倒也無妨,適當吃點素還能減少脂肪吸收,有減肥瘦身之效,也能調節機體免疫力。但粗茶淡飯還要視人而定,不同的人對能量需求不同,消化能力也不一樣,飲食便不能盲目跟風。
一些工作量大,壓力又不小的人,對蛋白質、脂肪等能量物質需求非常高,僅僅靠吃素食遠遠不能補充。就尋常人而言,素食的吃法又比較單一,真正是粗茶淡飯,素菜配比完全失衡,結果就是身材消瘦,營養不良。
老年人更是如此,古人講“人過七十無肉不飽”,意思是説,老年人到了七十歲後,沒有肉每天就吃不飽。這裏的飽不是單純地飽腹感,而是指營養無法均衡攝入。看一下素食的營養結構,便了解其中深意了。
粗茶淡飯多是以粗糧為主,配合一些綠色蔬菜等。這些食物中的維生素、膳食纖維更為豐富,可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等物質含量極低,乃至於礦物質也十分匱乏。維生素在體內確實有很大作用,比如抗衰老抗氧化等,膳食纖維則能分解脂肪,能潤滑腸道。
隨着老人的身體機能下降,腸道蠕動速度減慢,機體已然老化,再多的抗氧化食物也起不到延緩衰老的作用。故而老人的營養需求,實際上已經發生轉變,更需要脂肪來提供能量,需要蛋白質來提高免疫力,需要鈣等礦物質維持骨骼力量。
過多高膳食纖維飲食,反而變得難以消化,會增加腸道的負擔,又會分解掉其他食物中僅有的脂肪,對老人顯然沒有益處。肉類就不一樣了,肉的養分主要是蛋白質和脂肪等為主,並含有多種礦物質,更適合老年人養生。
綜上所述,老年人依然堅持粗茶淡飯,將會使得蛋白質、脂肪以及礦物質匱乏,最終使得身體抵抗力下降,骨質變脆弱,生病後也更難恢復。所以,更應該注重肉類攝入,以保證機體的能量供應以及維持免疫系統活力。
吃肉當然也不是盲目的,粗茶淡飯的核心在於“淡”字,而不是所謂的素食主義,吃肉也要講究“淡”字。肉類烹飪往往需要有大量的油、鹽、糖才能做出美味的菜餚,但老人不應該注重美味,更應重視養生,少油少鹽少糖,都是必須的。
具體到每日的吃肉量,要根據蛋白質的需求來看,老年人每公斤體重應配比1.5克左右的蛋白質。BMI指數18.5—24.9之間的老人,每天吃肉保持在一百克左右即可。肉吃多了,脂肪量增加,對老人也沒有好處,這一點是要注意的。
吃肉還需分種類,老年人應以吃魚肉為主,少量配比家禽肉。魚肉的好處就在於不飽和脂肪酸更多,能均衡體內的脂肪量,同時可增強腦細胞活力,幫助預防老年人記憶力下降的問題,規避一些慢性疾患的風險。
通過文章的介紹,希望大家明白,老年人的飲食習慣不能過分追求素食,而要兼顧肉類的攝入,維持體內的養分均衡。若能做到這一點,長壽就變得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