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把孩子往“死”裏抓這三點,長大後想不成才都難!

父母把孩子往“死”裏抓這三點,長大後想不成才都難!

相比於“教育”,“養育”會更容易些,只要把孩子生下來,穩穩當當地撫養成人,就算是“養育成功”了,但教育卻不是那麼容易。因此,育兒,還是要靠這個“育兒”字。

先講一個例子,浩浩的父母一向開明,對孩子一向奉行“德性教育”的方式,也會經常與孩子談心、交流。小孩長大後,父母與浩浩相處倒不像是親子關係,有時反而更像是朋友。但前些年,如此一對開明的父母,竟對孩子“暴跳如雷”,直接嚇得孩子站在原地不敢説話,到底是怎麼回事?

父母把孩子往“死”裏抓這三點,長大後想不成才都難!

本來,孩子放學回家後,浩浩從他的書包裏拿出一把“非常精美的小刀”給家長們展示。精美的裝飾,鏤空雕龍,上面鑲嵌着黃金和白玉,不知是否是真的黃金和白玉,總之,單憑一把小刀就“值錢”。

看着這把小刀,浩浩父母第一個反應是好看,第二個反應是“這把小刀在哪兒?”聽了父母親的問句,浩浩也是一時支支吾吾不答,到最後,直接蹦出一個“撿”字。

看着孩子的這種反應,浩浩的父母立刻明白了一切,他們立刻又問了孩子幾個問題,孩子的回答也是顧左右而言他。此時,浩浩的父親頓時怒火中燒,大聲質問:“這把刀到底是怎麼來的?別這樣,我馬上帶你去學校問問有沒有人認識。”

父母把孩子往“死”裏抓這三點,長大後想不成才都難!

聽到此言,浩浩也是嚇了一跳,當場解釋説,這是班上的一個同學,可是放學時,這把刀確實是掉在了地上,於是自己撿起來拿回了家裏。聽兒子解釋,父親當場打了孩子一頓:“你這是撿的?你們偷的!"

從小的時候,這就是父親第一次打孩子的時候,孩子也是嚇得不輕,當即表示自己以後不會再這樣了,明天會把東西還回來。每個人都覺得浩浩的父親這樣做對嗎?

事實上,父母平時對孩子應該像浩浩的父母一樣,該開明時就開明,該管教時就管教,如果放任自流,孩子的小錯誤會釀成大錯。

而且浩浩父親的教育方式似乎有些暴力,但是對於他來説,當時的狀態或許有些情緒失控。有時,父母不需要動手去做,也可以用另外一種嚴格的方式讓孩子明白他們到底是怎麼做的。

父母把孩子往“死”裏抓這三點,長大後想不成才都難!

因此,希望其他家長也能注意到這一點,當孩子出現原則上的問題時,一定要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裏。清華教授也曾坦言:在父母開明的同時,如果把孩子往“死”裏抓這幾點,將來想成才就難了!

一是“死”抓孩子的自制力,管住孩子的惰性

兒童生來就是好玩兒,自律比較差,所以家長應該慢慢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唯有克服惰性,讓孩子從小就學會自我控制,具備超強的自制力,才能讓孩子成功。再聰明的孩子,早晨起不來,上課不專心,將來照樣一事無成;反過來説,“笨鳥先飛”,即使孩子的天賦不夠,但只要足夠的自律、足夠的自覺,將來也一定會有一定的成就。

二是“死”抓孩子的情商建設,讓孩子在人際關係中游刃有餘

此外,父母還應該緊緊抓住孩子的情商建設,孩子可以學不好,但是永遠不能“不會做不會做”。

從小的時候就教會孩子一些待人接物的能力,多讓孩子與人交流,培養孩子的情商,這樣,孩子將來就一定會有很大的成就。

三是“死”抓大方向,不讓孩子犯底線性錯誤

第五點也很重要,就像上面案例中的浩浩的父母一樣,平時都很開明,但遇到底線問題的時候決不能縱容。

要時刻把握孩子的大方向,堅決不能讓孩子走錯路,孩子可以耍小聰明,可以不聽話,可以與同學們爭吵,但千萬不要偷東西,也不要走錯路,這父母要緊緊抓住,要讓孩子永遠在路上。

以上三點,你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是否抓住了?還是那句話,在育兒的過程中,要懂得珍惜,要懂得珍惜,要懂得珍惜,比珍惜更重要!

兒童就像一棵小樹,只有父母正確的引導,才能教育得好,將來才有機會長成參天大樹,直奔雲霄。父母們,你們對養育孩子有什麼看法?請在下面留言分享你的經驗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67 字。

轉載請註明: 父母把孩子往“死”裏抓這三點,長大後想不成才都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