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關鍵看三歲的分水嶺,不用等他長大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總是喜歡無緣無故地亂髮脾氣,玩得好好的玩具也突然就扔掉,你是家長,你會不會氣得發瘋?

閨蜜的寶寶君君今年三歲了,他就是這樣一個孩子。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君君的脾氣越來越大,甚至閨蜜根本就不知道哪裏惹到他了,一言不合就將東西亂扔。甚至都開始學着罵人,和其他小朋友動手打架。這讓閨蜜感到很絕望。

其實君君是一個很懂事的孩子,之前一直都會主動地和別人打招呼,還會熱情地將自己的小零食分給家裏的客人。但是也不知道到底是怎麼了,這個小傢伙現在變得越來越暴躁,簡直像一個小魔鬼。

李玫瑾: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關鍵看三歲的分水嶺,不用等他長大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遇到這個時期的孩子,明明只有三四歲,但是脾氣大的好像是正處在叛逆期。脾氣也變得十分暴躁,一點就着。甚至還打人罵人,整個像是一個刺蝟。

心理學上將這個階段稱為寶寶的敏感期,這些表現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正常表現。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也對寶寶的這個時期有特別的看法,認為這是寶寶性格養成的分水嶺。

不同的是,李玫瑾教授更加強調了這個時期的“危險性”。

李玫瑾: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關鍵看三歲的分水嶺,不用等他長大
李玫瑾:三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分水嶺,以後能不能成才關鍵看這個時期

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個講座中明確指出:三歲是孩子性格發育的分水嶺。正所謂三歲看老,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關鍵就看這個時期。

李玫瑾: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關鍵看三歲的分水嶺,不用等他長大
李玫瑾老師是從心理學上解釋的這個結論。心理學上認為,寶寶從2歲開始,自我意識就已經開始了發展,即所説的獨立意識敏感期。

伴隨着自我意識的產生和發展,寶寶會越來越渴望主動地掌握身邊的事,而寶寶自身的能力又限制了這種意識。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寶寶會用發脾氣來表達這種不滿。

這也就解釋了寶寶為什麼前一秒還是笑臉,緊接着後一秒就開始亂髮脾氣的現象。

李玫瑾: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關鍵看三歲的分水嶺,不用等他長大
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就曾經指明:孩子的31個敏感期中,決定性格的就是自我意識敏感期。

如果寶寶沒有在敏感期過程中形成良好性格,這種負面影響會一直伴隨着寶寶一生。試想一下,一個脾氣暴躁、自私自利、喜歡暴力的人怎麼會有出息呢?

所以,父母一定要關注孩子3歲的階段,採取正確的方法幫助寶寶度過獨立意識敏感期。

不要打斷活動中的孩子

蒙特梭利曾經説過:“如果你沒有被孩子邀請,請不要去打斷孩子。”

這種打斷的含義其實很廣泛,既包括了很粗暴的干擾,當然也包括了許多父母自以為愛的干涉。

讓孩子自己從事自己手邊的活動的目的其實正是為了讓孩子鍛鍊獨立自主的能力,同時也是對孩子專注力的一種訓練。父母需要知道的是,孩子的獨立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在後期不斷鍛鍊的基礎上才能形成的。

當孩子想要搭積木的時候,不管是父母哪種形式的打擾都會讓孩子獨立意識受到侵害,導致孩子情緒出現明顯的變化。

李玫瑾: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關鍵看三歲的分水嶺,不用等他長大
面對孩子失控首先要保證自己不失控

正處於敏感期的孩子出現情緒失控的現象是很正常的。面對胡亂發脾氣的寶寶,媽媽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保證自己的情緒不失控,否則就會上演“火星撞地球”的驚險一幕,反而起不到預期的效果。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當遇到拆掉玩具車的寶寶時,父母不要心疼玩具車,因為和寶寶的探索慾望比起來,玩具車的價值真的微乎其微。

父母的寬容不代表可以為所欲為

遇到偶爾“破壞”的寶寶,父母應該保持情緒上的寬容,但如果寶寶將這種“做壞事”當成一種習慣後,父母也一定要學會和他説“不”。

這個過程其實正是為寶寶建立規矩的過程。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讓寶寶建立規矩意識會他們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這樣孩子今後的發展才不會走偏。

李玫瑾: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關鍵看三歲的分水嶺,不用等他長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84 字。

轉載請註明: 李玫瑾: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關鍵看三歲的分水嶺,不用等他長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