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
幼兒睡眠問題不僅關乎着自身的發育,還與寶媽的睡眠質量密切相關。專家提醒:有幾種哄娃入睡的方式不夠科學,寶寶很難安穩入睡,長期如此還可能影響其身高。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錯誤哄娃入睡方式
1、奶睡
根據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一邊餵奶,一邊哄睡,這是很多媽媽都習慣的一種哄娃入睡的方式。
兒科專家將其分為三種不同的類型:吃睡不分離、安撫型奶睡以及習慣性奶睡,區分辦法如下:
聽聲音:如果聽到寶寶吃母乳的時候,一直有“咕嚕-咕嚕”大口吞嚥的聲音,且吮吸頻率較快,説明他們是吃睡不分離。
看動作:如果他們在吮吸的時候,雖然發出了“咕嚕-咕嚕”的聲音,可是力度明顯減弱,而且吮吸的時間較短,更多的是小口小口吮吸,只有嘴巴周邊的一小圈肌肉在活動,説明他們是安撫型奶睡。
看頻率:如果寶寶在晚上已經吃飽的情況下,夜間還會吃母乳,而且幾乎每晚都會出現,説明他們是習慣性奶睡。
研究發現,當寶寶養成“奶睡”習慣之後,睡覺前口腔裏殘留的奶液沒辦法及時得到清理,可能就會跟口腔裏的細菌產生某種酸性物質,進而誘發齲齒。加之孩子的腸胃消化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在睡覺時還在吮吸母乳,可能會加劇腸胃負擔,不僅容易導致消化系統受損,還可能影響白天的進食,進而對身高發育造成影響。
2、搖睡、摟睡
有些寶寶晚上睡覺時可能不太安穩,有些父母就喜歡把寶寶抱起來,搖一搖、晃一晃,或者直接摟着睡,這樣其實都不夠科學。
搖睡容易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以後睡覺都要媽媽搖着才能進入熟睡狀態,只要一放下,他們可能就會驚醒,這樣不僅會讓媽媽受罪,還會增加孩子野醒的次數,進而阻礙身高發育。其次,有些家長可能會把寶寶放在搖籃裏面搖晃,在力度的掌控上就需要多加註意,因此寶寶的大腦較為柔軟,且骨縫還未緊密的銜接上,如果搖晃的力度過大,可能會對大腦造成傷害。
而摟睡看似能夠給寶寶安全感,實則不利其舒展身體,不僅可能影響血液循環,還易使其很難呼吸到新鮮空氣從而影響發育。此外,如果媽媽的頭髮比較長,在摟睡的過程中,長髮可能會不小心掩住寶寶的口鼻,從而引發窒息的風險。
3、開燈睡
有些媽媽為了方便晚上照顧寶寶,可能會開上小夜燈,久而久之,就會使得孩子養成開燈睡的睡眠習慣。
然而研究發現,長期開小夜燈睡覺的寶寶患近視的概率比長期在黑夜中歇息的寶寶高20%左右,研究人員認為,即使寶寶在睡覺的過程中是閉着眼睛,但是眼皮是沒辦法阻擋住所有光源的,未被阻擋住的光源長時間對孩子的眼睛造成刺激,容易引起眼部肌肉緊張,久而久之便會出現近視。
另外,人體處於熟睡狀態時會分泌出一種褪黑素,這種物質是促進兒童身高發育的重要物質,從科學的角度上看,褪黑素的分泌需要藉助大腦中的“松果體”來運行,如果眼球長時間見光,松果體便會罷工,褪黑素也就沒辦法正常分泌,寶寶的發育也便受到了影響。
延伸閲讀:如何正確哄娃入睡
0~3個月的寶寶:“4S”哄睡法
這是由有着“嬰語者”之稱的育兒專家特雷西·霍格提出,主要操作方法為:
1、佈置環境(sitting the stage):讓孩子快速進入一個絕佳的睡眠環境,例如回到安靜的卧室、拉上窗簾、家裏保持安靜等。
2、裹襁褓(swaddling):這樣能夠增加睡眠的穩定,幫助寶寶進入舒適的睡眠中。
3、坐着(sitting):孩子剛睡着後,媽媽可抱着寶寶靜坐5分鐘,等他們徹底平靜進入睡眠狀態後再放到牀上。
4、噓-拍(shush-pat):如果把寶寶放到牀上後哭鬧,媽媽可在其耳邊温柔發出“噓,噓,噓……”的聲音,並緩慢、有節奏地拍後背,這樣能讓寶寶徹底安靜下來,整個過程建議持續保持20分鐘左右甚至更長。
3個月以上的寶寶:“抱起放下法”
同樣是由特雷西所提出,其核心內容為:媽媽在孩子哭泣時給其適當安撫,平靜時則需要讓孩子學習自己入睡。下面給大家幾種模擬場景來演示一遍:
1、如果孩子是在睡前或者睡覺中途哭鬧:媽媽可以先用語言安慰,然後在他們的耳邊發出噓噓聲,並用手輕輕撫摸其後背。
2、如上上述方法失效,孩子依舊哭個不停:把孩子豎抱起來,慢慢輕拍後背的中間,等他們平靜下來後,再輕輕放下,媽媽側躺在寶寶的旁邊,繼續拍背,持續10分鐘左右。
在整個過程中,要注意的是:當發現孩子哭泣時就立馬抱起,哭泣聲一停止後就立馬放下,一秒都不要猶豫。(l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