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免疫力並非越高越好 《國民免疫力認知調查報告》帶你走出這些誤區
12月22日,《國民免疫力認知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正式發佈。該報告旨在通過調研國民對免疫力概念的認知程度以及存在的認知誤區,也填補了現階段國民免疫力認知相關研究的空白。
《國民免疫力認知調查報告》由中國保健協會牽頭立項並撰寫,康寶萊支持,歷時3個月,覆蓋16個超一線和一、二、三線城市及部分農村地區,內容涵蓋免疫力內涵認知、免疫力相關疾病認知、影響免疫力水平的生活習慣認知等多個維度。
調查結果表明,95%的受訪者認同免疫力對健康的重要性。整體來看,大部分受訪者對什麼是健康的飲食行為與健康的運動方式有所瞭解。但同時,國民對免疫力的具體概念和組成結構認知較為模糊,對免疫力的具體內涵缺乏準確的認識。另外,部分受訪者對健康生活習慣也存在一定誤區,比如認為“免疫力越高越好”、“健康飲食就是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每日一定要做中高強度的運動”、 “保健食品都是騙人的”等等。
調研數據顯示,67%的受訪者認為“免疫力越高越好”,還有 16.8%的受訪者對此並不確定。這説明超過 4/5 的受訪者對免疫力的內涵缺少準確的認知,相關知識的科普亟待加強。
對此,北京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衞生學系主任馬冠生教授表示:“國民常説的免疫力,即抵禦病原微生物侵襲的能量。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分子組成人體的免疫系統,形成三道防線,負責清理衰老、變異的細胞以及抵禦外敵,來維護機體的健康。免疫力低下或過高都會影響健康。免疫力低下易於被細菌、病毒、真菌等感染或患癌症;免疫穩定功能過高,可能患類風濕關節炎等;免疫防禦保護功能過高,會出現過敏反應。”
對於普遍存在的這一誤區,他建議在進行“如何提升免疫力”相關的知識科普與信息傳播前,傳播的主體,無論是企業還是媒體、行業,都應注意先科普免疫力的科學定義,再談怎麼進行提升,讓受眾對免疫力概念有更加正確的認知。
調研數據顯示,26.3%的受訪者認為“儘量少吃,尤其避免吃碳水化合物”是健康的飲食方式,不瞭解科學合理的熱量攝入是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轉的重要基礎。
針對這一誤區,原武警總醫院營養科主任、第三屆全軍臨牀營養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呂利表示:“碳水化合物是人體維持生命活動所需熱能的主要來源,長時間不攝入碳水化合物會導致身體熱能代謝的不足,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及免疫分子等的正常代謝同樣會受到影響,表現在免疫功能、免疫力水平的下降。”
她建議公眾應儘量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上膳食寶塔建議的熱量要求攝入必要的碳水化合物。如果是以減肥為目的,也不宜盲目少吃或戒斷碳水,而應有意識地依據中國居民膳食平衡寶塔攝入豐富多樣的營養素來源,僅在攝入總量上把控就好,即老百姓常説的7~8成。
報告顯示,約22.6%的受訪者認為,必須每天進行長時間、高強度的運動才有利於身體健康,忽視了盲目進行高強度運動導致的過度疲勞以及對於自身免疫力的負面作用。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尤春英表示,適量運動是提升免疫力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如果不顧及自身的身體條件盲目地進行大運動量、高強度運動,很容易造成身體免疫力下降。
尤春英建議,普通人運動健身要根據自身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量和強度。在運動一段時間後,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再酌情增加運動量和強度,避免超出自身對運動負荷所能承受的能力。另外,在大負荷運動期間及之後,除了及時補充水分外,也應適量補充碳水化合物、優質蛋白質、電解質、礦物質與維生素等,以便及時補充體力,快速消除疲勞感。
調研數據顯示,為提升免疫力,國民最傾向於購買營養素補充劑類、功能改善類和調節身體指標類這三種類型的保健食品。為自己購買是大部分受訪者(56%)的主要消費場景。再其次是為老人孩子,以及其他家庭成員購買。
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華鋒表示:“國民對保健食品應當樹立正確的認知觀念。在免疫力提升方面,也不能忽略保健食品的營養保健功能。普通人可以考慮通過諮詢醫生和專業營養師等方式瞭解自身是否缺失某些營養,進而有針對性地補充。”
他建議公眾在選用保健食品時要認清認準產品包裝上的“藍帽子”保健食品標誌及保健食品批准文號,依據其功能及適宜人羣有針對性地選擇,並按標籤説明書的要求食用,同時也要積極調整改善自身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
康寶萊中國區總裁、全球高級副總裁郭木表示:“能夠支持中國保健協會開展此次意義非凡的課題調研,我們感到非常榮幸。康寶萊致力於面向公眾倡導‘營養+運動’的健康生活方式,這一理念也是科學提升免疫力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們將繼續積極助力改善消費者的營養和健康習慣,提高公眾健康素養,為‘健康中國’的落地貢獻力量。”
【來源:環球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