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快到了 這些網紅玩具千萬別送孩子
“六一”國際兒童節將至,“寵娃大軍”們又準備為孩子精心挑選禮物,線下實體商場、線上購物平台也為兒童節促銷開始預熱。
兒童玩具不斷推陳出新,其豔麗的色彩、新奇的功能、炫目的視覺體驗令孩子們着迷,但部分玩具的安全性也令人擔憂。
2008年以來,我國相關部門召回兒童用品1189次,佔消費品總召回次數的49.6%,涉及數量接近600萬件。
近年來,由於不合格玩具造成兒童誤食中毒、發育受損的案例不在少數,我國多地質量監督部門、執法部門也在不斷加大對兒童玩具的抽檢力度,但悲劇仍時有發生。
那麼,究竟哪些玩具會“傷娃”?它們又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傷害?兒童節前夕,科技日報記者送您一份“傷娃”玩具清單,讓您給孩子選購禮物的時候不踩雷。
水晶泥:或含有致死率高的硼砂
水晶泥是深受少年兒童喜愛的一種玩具。這類泥質玩具顏色多樣、觸感柔軟、極易粘在皮膚上,能被捏成各種形狀,還可以用來吹泡泡、畫畫等。
然而,它們並不是真的泥,而是由許多化學物質製成的。有些“泥”裏可能含有一種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硼砂。
“硼砂致死率高,能在體內積存。”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硼砂學名四硼酸鈉,成人中毒劑量為1至3克,成人致死量為15克。如兒童誤食硼砂,致死的可能性極高。
朱毅稱,硼砂被人體攝取後,可與胃酸作用產生硼酸,或會導致急性中毒,通常表現為嘔吐、腹瀉等。進入人體的硼砂可被迅速吸收,但排出速度慢。
朱毅表示,硼砂對人體更大的危害表現在,它會在人體內積存積,干擾消化道酶的作用,引起食慾減退、消化不良、抑制各種營養素的吸收,導致體重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兒童在玩含有硼砂的水晶泥時,如果皮膚出現破損,或者在此期間手碰到口腔,硼砂就會被人體吸收。此外,有些兒童玩這種玩具,還可能導致皮膚過敏。
水彈槍:屬仿真槍,能擊穿紙箱
水彈槍是一種能發射水彈的玩具槍。水彈(又被稱為吸水彈)是一種小米大小的顆粒,用水泡發後會變成豌豆大小的圓珠。大部分水彈槍的射程約為15米,最遠可達20米。
近年來,水彈槍成為網紅玩具,深受少年兒童喜愛。但隱患也隨之而來。由於對水彈槍的威力認知不足,青少年在玩耍時,用水彈槍隨意“射擊”,導致他人眼部或身體其他部位受傷的案例時有發生。此前,多部門曾做過水彈槍射擊試驗。試驗表明,水彈槍的威力着實不小,可擊穿紙箱,如果朝着孩子的脆弱部位(如眼睛、胸膛等)射擊,勢必會造成一定傷害,甚至會出現不可挽回的後果。
對此,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早在2015年就發佈了《關於吸水彈軟彈槍的消費預警》。經過試驗分析,水彈不符合玩具的安全標準,如果將其誤吞入呼吸道會引發窒息。而且部分水彈槍的動能已超過標準限值,打到人後會造成傷害。
此外,不少專家表示,水彈槍和56式衝鋒槍、M4卡賓槍等國內外製式槍械的外形、顏色都很相近,符合《仿真槍認定標準》,應及時清理整治。
2020年,在全國打擊整治網售仿真槍違法犯罪專項行動視頻部署會上,公安部要求各地有關部門加強對網絡銷售仿真槍的清理整治,及時下架超標玩具槍、水彈槍等違法商品,依法查處銷售仿真槍的商家,處罰違法違規網站和平台,清理有關違法信息。
但時至今日,記者在國內某線上購物平台搜索發現,仍有不法商家以“水弓單木倉”為“幌子”售賣水彈槍。
巴克球:誤食兩顆以上可致腸穿孔
巴克球直徑5毫米左右、帶有磁力,能夠拼出各種造型,被商家稱為“益智玩具”。短短几年間,一粒粒小球在兒童圈內迅速走紅,佔據了各大兒童益智類玩具榜榜首位置。
的確,這類帶有磁力的小球可被任意把玩、造型百變,家長和孩子可盡情發揮想象力進行拼搭。不過,由於巴克球直徑小、易拆卸,玩耍時孩子很容易將其誤吞,造成腸穿孔。此類事件近年來不斷髮生,這一玩具的安全性隨之受到質疑。
同濟醫院小兒外科主治醫師王文靜介紹,巴克球是由高強度磁化材料製成的,其球體磁力較強,被孩子依次吞入的磁球隨小腸蠕動會不斷向下運動。由於人體腸管柔軟、形狀狹長且彎曲,一個磁球若“碰上”與自己有“一牆(腸壁)之隔”的另一個磁球時,在強大的磁力作用下,它們會相互吸引並立刻夾擠雙層腸管。此時,兩個磁球不再運動,被它們壓住的腸管會逐漸缺血、壞死,最後穿孔。如果腸管其他部位還有磁珠,就會依次再發生吸引、夾擠腸管,最後磁珠形成鏈珠狀,夾擠的腸管相互摺疊,形成腸梗阻。磁珠不同於普通異物,依次誤吞2粒以上即會出現上述情況,且100%會導致腸穿孔。
王文靜還提醒道,除巴克球外,嬰幼兒還容易誤吞一些較小的玩具和零件,多數情況下孩子不會主動告知家長此事。而且,一般在誤食早期,孩子沒有任何症狀,過幾小時或幾天後才會出現乾嘔、唾液增多以及吐泡泡等症狀,若家長不注意將會導致嚴重後果。如果孩子誤吞巴克球,拍一張腹部X光片即可確診,因此家長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就診,以免耽誤病情導致嚴重後果。
學步車:過早使用可能造成腿骨變形
學步車也“坑娃”?你沒聽錯。
很多家長髮出質疑:學步車盛行幾十年,自己在兒時就曾使用過,它是嬰兒行走“必不可少”的“神器”,“坑”在何處?
學步車名字裏雖有“學步”二字,但其實不能達到學步的目的。專家表示,寶寶學步時,只有通過自己主動活動,才能掌握平衡身體的能力,如果寶寶依靠學步車,就會失去掌握平衡的機會,不利於學習走路。研究結果還顯示,使用學步車的孩子智力發育測驗方面的分數普遍低於沒有使用過學步車的孩子。
對此,廈門市兒童醫院康復醫學中心主任梁樹藝曾表示,學步車會減少爬行時間,導致寶寶深度觸覺、本體感覺等缺失,可致感覺統合失調、多動症等。而且寶寶在發育過程中重心拉高太快,從坐位直接到站立位,或會導致O型腿、足內翻或外翻。
在使用學步車時,寶寶常會做出“足蹬”這種反射動作,這是不經大腦支配的隨意運動,不但對更快走路沒有任何提高作用,反而可能導致“尖足”。此外,由於寶寶軀幹肌力不足,常趴在學步車小桌面上前行,還可致頭歪、身體過分前傾等。
早在2011年,原衞生部就曾發佈《兒童跌倒干預技術指南》,其中建議“不要使用嬰兒學步車”。學步車的危險性遠遠不止如此,國外多項研究指出,學步車不僅不會幫助學步,反而會使寶寶學會走路的時間延遲2至3周。
也有醫學專家指出,過早使用學步車會造成寶寶步態不穩,甚至會影響脊柱發育。
來源:科技日報
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