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胖弟打小就比較粘我,我一直不知道原因。但漸漸的,我開始明白了,我們家完全是因為爸爸的沒完全參與。大家應該還記得我之前吐槽過,在胖弟三個月大的時候,我只是上個廁所,某人就攤着胖弟不敢移動,覺得自己不敢碰他。我硬生生的憋住尿,又返回哄了會兒。
在《爸爸去哪兒》節目當中,Jasper的 “暖暖”性格和高情商。面對着暴脾氣的山雞哥,Jasper總能温柔以待,化解“暴脾氣”的老爸,簡直暖化了我這顆老母親的心。
不過,暖暖的Jasper也是個黏媽咪的寶寶,在節目開始之初,在自家房子門口,就一直唸叨着“媽咪”。而山雞哥雖然安慰Jasper“爸爸在這兒呢”,臉上卻是一臉無奈。
那為什麼就算爸爸就在身邊,孩子還是會不停的唸叨媽媽,想念媽媽?為什麼在家裏,孩子更多的會黏着媽媽而不是爸爸?這到底是媽媽給孩子的太多還是爸爸的陪伴不夠?
其實,在我看來,這兩個問題是並存的。在大多數家裏,媽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的出鏡率明顯高於爸爸。所以就出現了所謂的保姆式妻子、守寡式婚姻和喪偶式育兒!孩子總是黏着媽媽,無外乎就是兩大因素:媽媽的態度和爸爸的少或不參與。
媽媽的態度
這個態度,是關於媽媽對孩子的態度,對家庭的態度還有對爸爸的態度。
首先,在對孩子的態度上,現在很多媽媽是職場媽媽。在生活中,就或多或少的忽略了孩子的索求。倘若今天工作煩躁,回到家面對孩子的“糾纏”,就會顯得特別生氣,不能滿足孩子。這種情況下,孩子就想要更多的黏着媽媽,以此來得到關愛。
其次,在對家庭的態度上,很多全職媽媽理所當然的就擔負起來全家人的飲食起居,覺得那是自己應該做的。甚至有時候家裏人也覺得全職媽媽就該是帶娃、做家務,一手包辦。於是,就連偶爾的疏忽,都會給媽媽帶來愧疚感,所以對孩子就更是看護有加。每天陪在孩子身邊的是媽媽,自然孩子就會黏着媽媽了。
最後,是對爸爸的態度。在絕大多數媽媽眼中,爸爸帶孩子都太“糙”,不能達到自己的要求,所以就漸漸的剝奪了爸爸的義務!
其實,媽媽們,適當的給自己放個假,把娃丟給他爸,調整自己的心情,對整個家庭的和諧更有利!寶寶也能得到更全面的愛。
爸爸的參與
這種參與,是關於爸爸在家庭生活中的參與以及育兒上的參與。
我覺得爸爸在家庭生活的參與度直接決定着家庭的幸福指數。在我生活中,一直以來都是媽媽參與佔據85%,而爸爸只是負責賺錢養家。對我的生活學習過問簡直少之又少。這樣的結果就是,我會跟媽媽説很多事情,比如生活煩惱,學習壓力以及現在的婚後生活處理等。對於爸爸,我則只是簡單的問候就好。雖然,我也覺得很幸福,可始終還是缺了一角。
再説我自己現在的小家庭裏,在我意識到這點的時候,我就會要求老公參與到家庭事務中。比如,做清潔的時候,我擦桌子就喊他拖地,我做飯他就洗碗,現在已經形成了規律。更多的讓孩子爸爸參與寶寶的成長,比如洗澡、穿衣服、一起玩喜歡的玩具,帶他出去散步逛公園等等。雖然我也會嫌棄爸爸的笨手笨腳,但從來都只是嘴上説説,讓他繼續參與。
相信,爸爸的參與有多重要,已經不用我來過多的説明了吧?
所以,想要改變孩子只是黏着媽媽的狀態,我覺得必須鼓勵媽媽的適當放手和爸爸的及時參與。
媽媽要適當放手,要明白孩子不是光靠媽媽就能養育成人的,要明白家之所以是家,是需要家人共同維持的。自己累的時候,告訴孩子媽媽現在很累,需要休息,也許會得到孩子的體諒,去找爸爸或者其他家人。
爸爸參與進來,讓孩子明白,能夠依靠的人不是隻有媽媽一人。父愛如山,是説要像山一樣堅實,是孩子是家人的依靠,而不是真的如山一樣,一動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