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懶”未必是壞事,這幾種“懶”,對孩子有益無害

現在的家庭,有點延續了古代“男主外,女主內”的教育方式。

大多數家庭中,媽媽起到教育孩子的關鍵,爸爸更多是用來“嚇唬”孩子的。

不過,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越是勤快的媽媽,教育出來的孩子反而不是那麼的優秀。

媽媽“懶”未必是壞事,這幾種“懶”,對孩子有益無害

大多數媽媽都是“操心”的;

為了孩子的飲食“操心”;

為了孩子的穿着“操心”;

為了孩子的學習“操心”;

反正只要媽媽“操心”起來,任何事情都不放過,所以才會有些孩子對於媽媽從內心存在一種抗拒。

媽媽“懶”未必是壞事,這幾種“懶”,對孩子有益無害

媽媽認為自己“勤快”點好,這樣可以節約孩子很多時間,也會讓孩子少走一些彎路,但最後才發現自己的這些“勤快”未必是好事,反而還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和發育。

把一些孩子本應該經歷的事情都替他做完了,讓孩子沒有經歷過就邁入社會,導致吃虧或者上當,這都是對孩子很大的影響。

由此來看,媽媽“勤快”未必好,“懶”未必壞。

懶得教孩子學習

現在媽媽教孩子學習時,都是親力親為。

孩子寫作業,媽媽就座在旁邊,不給孩子偷懶的機會,而且遇到不會的題還可以幫助孩子講解。

媽媽的出發點是好的,自己勤快一點,可以讓孩子的學習更上一層樓。

媽媽“懶”未必是壞事,這幾種“懶”,對孩子有益無害

可是,也正是因為媽媽的這種勤快,讓孩子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遇到不會的問題第一反應就是問媽媽,自己想都不會像,這樣的孩子學習成績真的會上升嗎?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名媽媽,因為“懶”,不去輔導孩子學習,而且還特意寫了出來,讓孩子不要煩自己。

但是這種“懶”反而間接地幫助到了孩子,讓他們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媽媽“懶”未必是壞事,這幾種“懶”,對孩子有益無害

懶得去批評孩子

有些媽媽認為孩子什麼也不懂,需要通過批評和責罵來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

看起來媽媽很負責,但事實上,對孩子真的有好處嗎?

當孩子被媽媽批評久了,整個人就會出現一種消極的態度,甚至不敢去嘗試,也不敢去做,害怕失敗。

這種狀態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超限效應。

相反,當媽媽開始變“懶”,懶得去批評孩子,懶得去責罵孩子,孩子反而會慢慢有了自信。

因為在他做錯事時,媽媽並沒有批評他,反而給他留了面子,久而久之,孩子用去嘗試,自信心自然會增加。

媽媽“懶”未必是壞事,這幾種“懶”,對孩子有益無害

懶得詢問孩子想吃什麼

有些媽媽特別注重孩子的飲食,就做孩子愛吃的食物,認為這樣可以幫助孩子補充營養。

慢慢的孩子很容易養成“挑食”的習慣,而且適應能力也會下降。

相反,當媽媽懶得詢問孩子想吃什麼,媽媽做什麼孩子吃什麼時,這種“挑食”的毛病就不會出現,而且孩子也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

媽媽“懶”未必是壞事,這幾種“懶”,對孩子有益無害

媽媽“懶”未必是壞事,有時候“懶”反而會培養孩子,去鍛鍊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有益無害。

所以,媽媽有時候也應該“懶”一“懶”,讓孩子自己去闖出一片天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23 字。

轉載請註明: 媽媽“懶”未必是壞事,這幾種“懶”,對孩子有益無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