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生了個祖宗啊!”
都説“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生二寶之前,朋友小柔也以為自己有了育兒經驗,養老二應該會輕鬆很多。然而,事與願違。老二出生之後,她才發現比當初帶大寶更心力交瘁。
按照她的話説,“老二不知道是不是來討債的”,睡覺一定要有大人躺在身邊,大人一離開就醒,然後開始哭鬧。穿老大穿過的衣服,身上馬上就會起紅疹,穿新衣服就一點事也沒有。喝奶粉要喝貴的牌子,有一次奶粉沒有貨,換了其他的牌子,孩子硬是一口都不喝……
有的時候,她都懷疑自己是不是有點太縱容老二了。以前她自己一個人帶老大,一點問題都沒有。現在全家人圍着老二團團轉,個個都精疲力盡。她也嘗試過改變老二的一些習慣,但是一點用沒有。
她問我怎麼辦,我打趣地説道:“你這是生了個高需求寶寶,認命吧!”
高需求寶寶,不是慣出來的,是天生的
在一些沒生過孩子的人的眼中,寶寶的需求就是喝奶、睡覺、換尿片。當把寶寶餵飽了、哄睡了、換好尿片了,就代表他們的需求被滿足了,不會哭鬧,折騰父母。
但實際上,這只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確實有的寶寶很容易被滿足,很“好帶”,不會花費父母過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每個寶寶都是不同的個體,大多數寶寶都是“不好帶”的,還有少數寶寶屬於那種“特別難帶”的,這種寶寶就被定義為“高需求寶寶”。
“高需求寶寶”的概念,是由美國知名兒科醫生西爾斯博士提出來的。他與妻子瑪莎共同養育了8個子女。在第四個孩子海登出生之後,西爾斯博士發現她與三個哥哥姐姐有着明顯的不同之處。前面的三個孩子都很好帶,幾乎不用夫妻倆費什麼心思。但是海登卻不一樣,以前帶娃的那一套,在海登身上根本不起作用。海登的個性很特別,天性好動,情感分明,對喝奶、睡覺等條件都很苛刻,稍有不滿足就會大哭大鬧。
儘管海登讓夫妻倆十分頭疼,但是他們不願意給她打上“難纏”“不聽話”“壞孩子”等標籤。西爾斯博士認為,“高需求”是孩子的天性和特質,孩子沒有錯,大人也沒有錯。大人需要做的,是接納和欣賞孩子的天性,找到適合孩子的育兒方法,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漫漫育兒路,家長經歷過無數次精神崩潰和深夜裏的痛哭。面對高需求寶寶,精疲力盡的家長有的比較容易把問題歸到孩子的身上,認為是孩子不聽話、不懂事。有的家長則將自己視為“罪人”,認為是自己過於縱容孩子才導致今天的局面,應該給孩子吃點苦頭。
但是,正如西爾斯博士所説的,接納和欣賞孩子的特質,發現和挖掘孩子的優點,才是正確的育兒之道。高需求寶寶儘管小時候比較磨人,但長大後在某些領域也更加容易閃光呢。
如果有這些特質,你可能就攤上了一個高需求寶寶
西爾斯在《西爾斯親密育兒法》中提到了一些高需求寶寶的特點,比如精力旺盛,極度活躍;比較敏感,情緒波動大,脾氣難以捉摸;喝奶、睡覺沒有規律性,要頻繁餵奶,夜間經常醒來;容易分離焦慮,總是要人抱;不會自我安撫,安撫奶嘴和安撫巾對他們沒用等等……
我總結了一下,“高需求寶寶”至少具有以下5個方面的特徵,如果你家寶寶同時表現出3個或者3個以上,那麼大概率就是攤上了一個高需求寶寶。
1、天性好動
非常多動,一刻也安靜不下來,好像永遠電力十足,喜歡在家裏“探險”,不是去啃拖鞋,就是去拉櫃筒,一轉身就不見了蹤影,時時刻刻要大人盯着。
2、感情豐富
大腦高度興奮,生氣時就大哭,高興時就大笑,毫不顧忌地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感情強烈,情緒變化大,讓人摸不着頭腦。
3、格外敏感
無論是對於外界的聲音,還是陌生的面孔,都格外敏感,警惕心比較強,很容易發現細節的變化,當出現的變化讓自己感到不舒服時,就會用行動表示抗議。
4、難以滿足
餓了要馬上喝奶,尿了要馬上換尿不濕,睡醒了馬上要大人抱……不然就會哭到你心煩意亂,懷疑人生。有時候即使滿足他們的需求了,還是會表現出煩躁的情緒。
5、分離焦慮
無法接受和適應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與爸爸媽媽分離時,焦慮的情緒表現得異常突出和明顯,睡覺時也無法使用安撫奶嘴和安撫巾,而是要大人陪着。
高需求寶寶,要這樣養育
養育高需求寶寶確實充滿了挑戰,但何嘗又不是一種機遇呢?換個角度看,高需求的寶寶,也有獨特的魅力。
也許,小時候天性好動、精力旺盛,長大後會充滿活力、富有激情;小時候超級敏感,長大後會富有洞察力;小時候情感強烈,長大後會熱情大方,善於與人交往;小時候要求苛刻,長大後會堅持自我,有主見……
作為高需求寶寶的家長,你要讓他們知道:他們不是給父母帶來麻煩的人,而是給父母帶來希望的人;父母會給他們足夠的安全感,讓他們有資本和底氣做真實的自己、更好的自己。
所以,面對家裏的高需求寶寶,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耐心,做到:
1、尊重和理解孩子的特質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帶着自我專屬的特質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讓我們改造成另一個人,而是為了做真實的自己。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學會接納自己的孩子,理解和尊重孩子的特質,並根據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靜待花開。
2、及時回應和滿足孩子的需求
在合理的範圍內,對於孩子的需求要及時地給予回應和充分的滿足。無論是喝奶、睡覺還是陪伴,都要積極地反饋。家長要真正理解孩子需求背後的感受和情緒,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對立面,試圖改變他們的需求。
3、多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時間
高需求寶寶,對於父母的陪伴也更加渴望。有的時候,孩子的分離焦慮,也許與內向、孤僻無關,而是家長高質量的陪伴太少。何為高質量的陪伴?不是説親親孩子、抱抱孩子,而是要真正地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讓孩子感知到自己是被需要的。當孩子知道自己的安全感得到保證的時候,就會放開手去探索,減少對父母的依賴。
24年後,海登長成了一個熱情大方、樂觀自信的姑娘。她一樣是那麼心思細膩,情感豐富,也充滿了愛心,很會照顧人。
寫在最後:
高需求寶寶不是難帶的寶寶,而是特別的寶寶。為人父母不是一件容易事,面對高需求的寶寶,剛開始家長會不可避免地產生焦慮、困惑的心理,但是隻要找對了解決辦法,這個階段很快就會過去。回過頭,我們會發現,曾經那個在自己眼裏“無理取鬧”的孩子,也長成了自信又有安全感的“小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