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聰明家長的3種做法,直接影響孩子一生

由 公羊易綠 發佈於 健康

文|羊駝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當孩子離開父母的懷抱進入幼兒園,獨自面對新的成長環境和新的小夥伴時,家長最害怕和擔心的,一定是孩子在幼兒園是否會受到他人傷害。有些性情急躁的家長一聽説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了,不分青紅皂白就認為錯在他人、怪罪校方,是非常不可取的。這樣做既容易反應過度“誤傷”他人,更不利於孩子良好性格的培養。一、弄清事實真相,不輕易下定論當孩子告訴家長自己在幼兒園受到欺負時,家長首先應該冷靜下來,通過對孩子的進一步詢問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而不是立馬“急火攻心”,要衝進幼兒園找人理論。比如,孩子告訴家長“今天XXX打我了”,家長應該繼續問下去:“事情的經過是怎樣的呢?”“他為什麼要打你呢?”“他打了你什麼地方?”“他用什麼打的你?”並詢問孩子的心理感受、查看孩子有無明顯的外傷。很多時候,孩子的表達不夠準確,比如也許只是小朋友排隊時擠了一下,孩子不會表達“擠”這個詞,就會用“打”來代替,但事實上孩子並未受到任何傷害。在另一種情況下,當孩子確實表現出恐懼、抗拒幼兒園的心理時,家長應及時發覺並正確安撫,必要時也可以調取幼兒園監控來了解事情發生的情況,如果孩子確實受到了傷害,家長應及時解決問題,並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

二、家長和老師相互配合對於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家長應及時跟老師溝通、向老師瞭解。家長應和老師一起教育並呵護孩子的成長,而不是使二者走向對立面。如果孩子口中“欺負”他的人是老師,家長更需要冷靜,並給予老師充分的信任,因為大部分的老師還是理性、專業並熱愛兒童教育的。當然,在事情嚴重或必要的情況下,家長可以告知校方或調取監控,但一旦證明了老師的“清白”,家長一定要向老師道歉。孩子對人的喜惡非常“具體”,例如孩子也許會因為不喜歡老師的衣服顏色而説“不喜歡這個老師”。家長要先弄清孩子表達的真實意思,並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敍述事情時的用詞準確性。

三、拒絕“誘導式提問”“誘導式提問”,即提問者採用“有罪推定”的方式,在肯定假設成立的基礎上提問題,回答者的思維很容易被“帶走”,回答出提問者預定的答案。比如當孩子説“有人打了我”時,家長問:“是用木棍打的你嗎?”孩子潛意識裏往往會為了迎合家長的期待而答“是”。而這不一定就是事情的真相。在這裏,家長正確的詢問方式應該是:“你能把事情的過程告訴我嗎?”孩子在沒有接受“預設”的情況下,説出的內容應該更加符合真實的情況。此外,家長還可以通過辨別孩子語言的“一致性”,例如表述前後是否一致、有沒有相互矛盾的地方等,來分辨孩子所講事件的真實性。

總之,當孩子告訴家長自己在幼兒園受到欺負的時候,家長正確的做法,是及時瞭解事情發生的真實情況,並和孩子一起來解決它。如果不幸地,確實涉及到“霸凌”、“性侵犯”等嚴重的範圍,家長可以採用聯繫校方、報警、換學校等措施來保護孩子,但在孩子面前一定不要誇大傷害,而是要告訴孩子:無論發生了什麼,爸爸媽媽都會和你在一起這樣才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並且也會直接引導給孩子一個好的方向,各位家長你們覺得呢?你家孩子受欺負的時候你們都是怎麼做的呢?-----------------------在育兒過程中,無論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我是羊駝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家庭教育指導師,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