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們閨蜜見面,聊到了一個可有意思的話題。
芳芳的女兒因為一個學期都沒在幼兒園拉過大便讓她甚是苦惱。她問,女兒怎麼都不願意在幼兒園拉大便,會不會有什麼問題?
其實啊,孩子在幼兒園“憋大便”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
有媒體對200多名3~8歲的兒童做了調查,發現從未在學校拉過大便的小朋友有53人,男女比例約為1:1,其中,憋大小便習慣的孩子超過90%。
這就想不通了,孩子啊孩子,你明明在想睡想睡,想吃就吃,想拉就拉的年紀,為什麼要承受“憋大便”的痛苦呢?
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個讓很多媽媽擔心的話題。
針對這個普遍的現象,有記者還特意走訪了多所學校,在200名小朋友的身上得到了一些答案:
首先:環境的改變。
幼兒園的廁所考慮到衞生,一般都是設計成那種開放式的蹲廁,而我們在家裏給孩子用的是專用小馬桶,完全不一樣,所以看到那條溝,很多孩子就不知道怎麼拉了。如果再加上孩子本身比較害羞,那麼即使想要大便也會選擇“先忍着,回家再拉”。
其次,孩子也會感到壓力。
參加過開放日的家長都知道,幼兒園的教學注重統一整齊規範化。
一般洗手上廁所都是有特定時間的,在老師的要求下,一組或者幾組孩子集體行動,依次排隊上廁所、洗手、擦手,喝水,完成一系列任務後再回到座位。
拉粑粑自然要多花時間,如果後面有人排隊等候,很多小朋友就會因為時間緊迫而選擇不拉。
第三:這也是孩子肛欲期的正常表現。
在寶寶一到三歲的時候,會進入肛欲期。通過憋大小便,體驗肛門、尿道括約肌收縮和放鬆來體驗生理快感。
肛欲期通常是這個時候寶寶在學習怎麼保留和排出糞便。當大便積累到一定量,大便通過直腸和肛門,括約肌的收縮會給寶寶帶來快感,所以這個時間段有許多寶寶都有憋大小便的行為。
弗洛伊德説,很多孩子進入肛欲期後,至少會持續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有的4歲前後都會出現憋大小便的現象。
最後有個原因,也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正處於秩序敏感期。
像我們前面提及孩子在家裏都有自己的特定小馬桶,像我家mini包小時候也是的,基本每天拉臭臭都是固定的點,除了認準自己的小馬桶,還要拿一本書。
還有一些孩子拉臭臭會脱光衣服,所以啊,這些都是孩子的秩序依賴,一旦被打破,就會不安、焦慮,沒安全感。
那來到學校,隨着廁所的樣式、環境、大小、氣味發生了改變,那這部分孩子就寧可憋着也不拉咯。
既然我們知道了原因,那就可以很好的對症去解決孩子“憋大便”的問題了。
當發現孩子“憋大便”,不要急於批評和指責。
可以温柔地告訴孩子:“想要拉臭臭了就要去廁所,不拉出來會對寶寶身體不好的哦。”
即使拉出來了,也沒有關係,告訴孩子換條褲子就可以了。
當父母用開放的心態和孩子聊這個時,孩子就會感受到輕鬆,自然而然的去改變。
同時,要告訴孩子:不是隻有在家裏才可以大便,在幼兒園也可以,幼兒園的老師就是“媽媽”,她們不會嫌棄你的便便臭,也不會對你們生氣和埋怨,像媽媽一樣會幫你擦屁屁哦。
當然,這期間,媽媽也要和老師多做溝通,我相信每一個幼兒園老師都是非常愛孩子且願意幫助孩子們解決這個如廁問題的。
最後呢,平時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帶去公共廁所也是很好的體驗環節。
除了坐便,那外面的蹲坑也都多讓孩子試一試,當孩子漸漸熟悉不同種類廁所的如廁方式,那也相對而言不會對學校裏的蹲坑那麼抗拒啦。
餓了必然要吃,喝了必然要撒,吃了必然要拉,這是生理的必然規律,所以無需太擔心。
當我們教會了孩子最基本的自理能力,並且用開放的情緒去對待後,我相信,你不用再追問着孩子“今天你在幼兒園大便了嗎”,反之,他會大聲地告訴你“媽媽,我今天在學校大便了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