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就是不相信我呢?我的膝蓋真的痛,連走路都隱隱作痛。”
“別以為我不知道你想偷懶的小心思……現在不願意堅持,以後長不高,後悔的是你自己!”
一對母女一邊爭吵着,一邊走進了醫生的診室。
為了讓身高不甚理想的女兒抓住最後的長高機會,媽媽在暑假裏逼迫她每天跳繩
3000
個,早中晚各1000個。
不堪其苦的孩子,最終被醫生診斷患上了脛骨結節骨骺炎。
為孩子看診的兩位醫生表示,孩子的生長髮育是由運動、睡眠、營養、情緒、遺傳等因素共同助推下完成的,光抓運動並不能起決定性作用。
單純依靠大量跳繩運動希望讓孩子獲得理想身高的做法,四個字:揠苗助長。
還有一些操作,同理,不僅不會對孩子的身高有所幫助,還可能對孩子的生長和骨骼造成影響。
這些做法是“揠苗助長”
給孩子綁腿
民間傳統用的打蠟燭包綁腿法是非常不推薦的,它和使用專業矯正器具不同,在使用時機、使用方法和使用時長上,都有着根本差異,所以起不到讓腿變直的作用。
不僅如此,綁腿反而會對寶寶身體的產生危害,既影響四肢血液循環,易造成外傷,還可能影響骨骼和關節的發育,甚至造成寶寶髖關節脱位。
過早站立、行走、蹦
寶寶的大運動有自己的發育規律,按部就班進行才最符合健康需求。
寶寶的骨質與成人不同,其中膠質含量多,鈣質含量少,所以骨質偏柔軟,很容易受到外力影響。如果長期超負荷承受外力作用,會導致骨骼變形。
圖源:站酷海洛
生活中,有的家長會過早用手架着寶寶的腋下,讓他學習站立,或借力讓寶寶上下蹦跳,這些行為都會讓寶寶的髖關節、踝關節以及膝蓋關節承受過大壓力,對骨骼發育不利。
其實我們應該遵循讓“寶寶做主”的原則,在他準備好後,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發展這些運動能力。
盲目給孩子注射生長激素
很多父母能夠意識到要幫助孩子做身高管理,但方法卻用錯了。
最常見的一個,就是濫用生長激素。
雖然生長激素是一種非常安全的藥,但也不是輕易就能打的。
圖源:《讓孩子多長10釐米》
首先要診斷清楚,孩子是由於什麼引起的矮小,這必須由專業的醫生來做充分的評估和檢查,最後才能決定是否注射生長激素進行治療。
比如孩子的矮小是由於下丘腦垂體的區域長了一個2釐米的腫瘤,影響了垂體分泌生長激素。
而用生長激素以後,就相當於火上澆油,會導致瘤體增大,壓迫視神經,繼而影響到孩子的視力。
要想孩子健康地成長,最重要的並不是用醫療手段進行干預,而是從生活的各個方面,讓孩子養成正確的習慣。
飲食上不加控制
雖然説身高的增長確實需要飲食營養豐富來輔助,但飲食只是影響身高的其中一個因素,不能起到決定性作用。
再者,就算是吃也是有講究的,要飲食均衡、營養豐富。以“質”服人,不能以“量”取勝。
對孩子的飲食不加控制,導致孩子的飲食習慣不好,孩子可能會出現過度的肥胖。
圖源:站酷海洛
肥胖在某種意義上來説是隱性的營養不良,由於攝入熱量過高,孩子雖然看着胖,但營養的攝入是不均衡的。
等孩子到8~14歲,肥胖還會極大地提高性早熟的概率。
這樣做對孩子的生長有幫助
決定孩子身高,有三個關鍵時期:嬰幼兒時期(0~3歲)、學齡期(3~7歲),以及青春期(8~14歲)。
科學攝入營養
不少家長只要聽説什麼東西好,就會馬上拿來給寶寶嘗試。各種營養素不算,甚至一些成人補品也不落下,加上日常飲食又偏向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
這樣的飲食方式,很容易造成營養過剩,時間長了有誘發兒童性早熟的可能。
性早熟是骨骺線提前閉合的常見原因,會直接影響寶寶將來的身高。
處於成長期的寶寶,每根長骨的兩端都有骨骺線,通過其中軟骨細胞的分裂增殖、骨化,去完成骨骼的不斷加長。一旦骨骺線消失(即骨骺線閉合),就意味着不可能再長高了。
所以對於寶寶的飲食,我們提倡均衡營養,合理膳食。
除了保證寶寶的奶量攝入,應該儘可能多地提供不同種類的食材,特別是葷素搭配要得當,不要總是偏向哪一類。
在這個基礎上,注意補充維生素D即可,其他無需太多進補。
合理運動
對於寶寶來説,合理的運動所帶來的生長激素分泌,也是促進長個兒的因素之一。
人體的生長素(GH)由垂體分泌,它能夠誘導肝臟產生生長介素(SM),生長介素可以促進軟骨生長,增強DNA、RNA和蛋白質的合成。幼年時缺乏GH會導致侏儒症。
運動時,血液中GH濃度會隨之升高,且運動強度越高,GH濃度升高幅度也越大。
因此,世界衞生組織推薦:5~17歲的青少年兒童,每天應累計進行1小時中—高強度的運動,每週至少進行3次。
而對於較小的嬰幼兒來説,雖然強度不宜過大,但也應該儘可能保證活動量。
在順應發育規律的前提下,引導寶寶鍛鍊翻身、坐、站、爬、走的大運動能力,並且每天最好保證2小時以上的户外活動時間。
優質睡眠
生長激素的種類很多,有不少類都需要在進入深睡眠後,才能更好的分泌。
寶寶的身高和多種生長激素息息相關,因此睡眠情況,自然也是影響長個兒的重要環節。
高質量的睡眠,能夠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
圖源:站酷海洛
那麼如何衡量睡眠質量的高低呢?
睡眠時長是參考之一,比如我們會建議1歲寶寶每天睡大約14小時左右,2歲寶寶睡約12~15小時,3歲寶寶睡約11~14小時等等。
不過睡眠時長並不是唯一的評判標準。
如果寶寶的睡眠時長達不到標準,但睡眠過程很踏實,白天清醒的時候,精神、情緒都很好,吃奶也正常,則説明他的睡眠時間適合他自己,沒必要刻意干預。
相比較而言,有頻繁夜醒、吃夜奶、抱睡等習慣的寶寶,反而更應該引起重視。
因為即使看起來睡眠時長足夠,也未必是高質量睡眠。這些習慣會讓寶寶的深睡眠時間減少,不利於生長激素的分泌,還是儘早改正為妙。
把握長高的關鍵期
嬰幼兒時期和青春期是身高增長的兩個關鍵時期,這期間身高往往會在很短時間內集中竄升,所以更應該注意我們前面所提高的幾個重要因素。
一旦錯過這兩個時期,成年後身高再想增長就基本不太可能了。雖然個別人,成年後身高有小幅增長的例子,但都屬於特殊因素的個例,沒有統計學意義,不能拿來作為目標去實現。
在儘可能把握長高契機的同時,其實我們應該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設。
對於寶寶的身高,理智助力即可,畢竟有些因素是不可控的,而且比起身高,寶寶身體和心理的健康更加重要。
畢竟“大長腿”屬於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系列,“愛你沒商量”才是父母的人生主旋律嘛~
參考資料: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潘慧.協和專家説長高:讓孩子多長10釐米[M].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時間.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