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學者小孩做不做家務,對今後的人生影響巨大
家長們對自己家的寶貝當然是無比關愛的。有些家長,為了讓自己孩子可以專注學習,連家務活都很少讓孩子參與。有些家長認為,家務都是一些髒活累活,自己有能力,自己做就可以。
其實適當的家務勞動,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可以培養其動作技能、認知能力,也能培養責任感。而且有研究表明,家務活對孩子成長有很大的影響。
哈佛大學有學者曾經針對孩子做家務的影響做了一項調查。主要是對有做家務和沒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的情況做了調查。
對一眾數據進行了統計,結果發現,愛做家務的孩子成年後,就業率是不愛做家務的孩子的十五倍,也就是説就業率比例是15∶1。
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被社會各項工作崗位接納。在犯罪率上,做家務的孩子犯罪率低,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犯罪率是做家務孩子的十倍。
這可能是因為做家務對孩子的責任感有一定培養,就更有社會責任感,心理承受能力也更強。
這項研究,還有其他方面的結論,例如愛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結婚離婚率也相對較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很低。研究涉及很多方面。可以看出,小時候做家務還是不做家務,對孩子的人生,是有一定影響的,而且影響是方方面面的。
如果小孩子從小連洗碗洗衣服一些小家務活都系靠別人,生活自理能力差,長大後,對事情的規劃能力也會有影響,獨立能力也差,這樣就容易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各種打擊,對心理會有一定傷害。
所以,無論孩子多大,都應該負擔起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家長也應有訓練孩子做家務的意識,通過做家務,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有些家長會覺得這個研究誇張了,自己孩子用做家務的時間,好好學習,學習好了,將來人生不會差。而且自己家庭目前完全可以將孩子所有家務都包辦,即便孩子長大啥都不會做,還有自己,還能請保姆。
家務活不會做沒關係,學習好才是硬道理。可是隻會學習,卻不會生活的孩子,可能人生也會因此受阻。
之前就有一個天才少年魏永康,學習非常好,甚至可以説是天才。
現在很多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千字文百家姓,而魏永康,在兩歲,別人可能才剛會説話沒多久,就學會上千字,四歲就已經學完初中課程。13歲就上大學,後來4年後,進入中科院碩博連讀。
從小,魏永康的父母就讓孩子專心學習,其他他們一手包辦,全部安排好。孩子要做到事情就一樣:專心學習。
照顧的程度除了負責每天洗衣服做飯,甚至連牙膏都要家長提前擠好,甚至為了讓孩子多看書,不要讓吃飯耽誤學習,還給十幾歲的孩子餵飯。
這樣,魏永康除了學習,其他什麼都不會,甚至沒有任何生活能力,後來也因此,被校方勸退,一個天才,就這樣變為普通人。
其實做家務並不是讓孩子吃苦,而是在做家務過程中,讓孩子懂得自食其力,學會按步驟做時期,培養獨立生活能力,這都是成長不可缺的。
孩子做家務,是需要根據年齡去配備合適的家務活,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勞動體驗中成長。
(1)2到3歲,讓孩子有“幫忙”的意識
這時候的孩子,常常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什麼都是自己的。而且孩子容易顱腦,可以先讓孩子有“幫忙”的意識,並不一定真的能夠幫忙做事情,而是讓孩子有參與感。
例如可以讓孩子吃完飯,自己拿紙巾擦擦桌子,然後將紙巾扔進垃圾桶。或者讓孩子將自己的碗筷放進廚房指定位置。或者學會自己刷牙和使用馬桶。玩具玩完後,學會收拾。
父母做家務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搭把手,例如幫忙拿一下毛巾。這樣可以讓孩子意識到,家務活是需要全家人一起努力的,自己需要參與。
(2)孩子3-7歲,培養獨立完成家務的能力
3到7歲,是孩子人格培養的關鍵時期。這時候,孩子有能力可以獨自完成一些家務活了,這都是可以獨立完成的。
如果孩子不喜歡做家務,可以他選擇,例如“你想要喂貓咪還是去洗抹布呢”,讓孩子從家務中選一項來做,有自主選擇的感覺,就更容易接受做家務了。
(3)7歲之後,養成做家務的習慣
7歲後的孩子,開始上學,要養成獨立做家務的習慣,可以隨着年齡增長,慢慢教會各種家務。例如先從疊衣服、開洗衣機洗衣服、晾衣服開始。接着可以是掃地拖地,還有各項電器的簡單操作。繼而可以親手洗衣服、洗碗,慢慢學會做菜。
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家長們不要以為責罵。我們要明確一點,讓孩子做家務只是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並不是説讓孩子做家務去獲獎。
家長可以以身作則,讓孩子明白,怎樣是正確的,怎樣可以做得更好。慢慢從做家務中,獲得成就感,也讓做事情條理更清晰。
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可以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我們培養教育孩子,不是為了讓孩子留在我們身邊做一個“巨嬰”。而是讓孩子獨立生活的時候,還有自理能力,能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
所以,家長們,放手讓孩子學會做家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