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被窗欞割成四方格”“媽媽是梅花鹿”,別告訴孩子答案

“藍天被窗欞割成四方格”“媽媽是梅花鹿”,別告訴孩子答案

作者 | 哎呀媽

“藍天被窗欞割成四方格”;

“水中倒影裏的猴子撈天上的月亮”;

“月光澆在碎石路上”;

“我醒了,而時間還睡着”……

這些精巧又富有靈氣的句子,出自一個六年級小女孩的手。

本以為老師會給出很高的評價,不料,老師竟讓她重寫。

理由是:不切實際、胡言亂語。

“藍天被窗欞割成四方格”“媽媽是梅花鹿”,別告訴孩子答案

旁人一眼就看懂了的文字意境,在老師眼裏,卻成了不符合邏輯常理的表達。

一個個在作文紙上顯得格外刺眼的叉號,不僅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還可能湮滅她的靈氣。

有人説:

“孩子得有靈性。靈性是無價的,孩子得有一個隱秘的世界,裏頭住着從來不存在的東西。”

即便很多人認同要讓孩子保持自己年齡該有的靈氣。

可現實上,大家更看重功利化的學習,會以“對成績有沒有幫助”來區別對待孩子所做的一切。

初衷是好的,卻在無意間,一點點破壞掉孩子應有的自然天性。

想讓孩子快快脱掉童稚的外衣,成為死板、缺乏想象力的“小大人”。

那就不停告訴他什麼才是對的,什麼才是標準答案。

“藍天被窗欞割成四方格”“媽媽是梅花鹿”,別告訴孩子答案

標準化的成人世界

容易誤傷孩子

有位兒童語言治療師分享自己和小朋友上課使用教學圖的經歷。

每個教學圖都有所謂的“標準”指引,但她發現:

孩子説出的“答案”遠超乎大人的想象。

例如,在一張畫有鯊魚和小魚的圖片中,標準答案是:“鯊魚要把小魚吃掉了。”

可孩子卻覺得,那是“鯊魚和小魚相遇了”,或者“它們倆正在説悄悄話”

而在另一張卡通圖中,問孩子“你喜歡爸爸抱你嗎”時,有個寶寶卻説“我不喜歡”。

“藍天被窗欞割成四方格”“媽媽是梅花鹿”,別告訴孩子答案

(圖片來源:@兒童語言治療師德芙)

一問才知道,原來孩子覺得:

爸爸抱她太久的話,脖子會很累。

看,多暖心的回答啊!

這讓我不禁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個故事。

老師上課時問小朋友們:如果你們跟爸爸媽媽出去旅遊,突然遇到了車禍,爸爸媽媽被壓在車底下,你會怎麼做?

這個問題,老師本意是想引導孩子設身處地考慮父母的特殊情況。

有個孩子卻説,我會跑掉。

全場鬨堂大笑,甚至有人指責他“你這個膽小鬼”。

小孩一時間漲紅了臉,淚珠也在眼眶裏打轉。

還好老師及時制止了大家,並耐心詢問道:“你為什麼會跑掉?”

“因為……我要去找救兵。”

這是一個5歲孩子的回答。

每每想到這個故事,心裏都會咯噔一下。

其實在孩子的世界裏,永遠天真單純,根本沒有什麼自私自利、惡意攻擊的念頭。

“藍天被窗欞割成四方格”“媽媽是梅花鹿”,別告訴孩子答案

只是大人太習慣於用自己的標準去丈量孩子,用成人世界的語言去糾正他們。

殊不知,孩子越小,越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

當別人不停告訴他標準答案時,實際上正在剝奪他無限的想象可能,摧毀他五彩繽紛的世界。

心理學者李雪説過:

“很多父母本來什麼都不懂,但是一生了孩子,就覺得自己什麼都懂了,不斷去糾正孩子、限制孩子。”

自以為是的教育,最容易誤傷孩子。

孩子的確什麼都不懂,可他也在用屬於自己的方式努力探索着一切。

一旦他受到的限制過多,聽到的聲音太雜,就會一點點丟失自己,甚至陷入“沒有自己”的漩渦當中,茫然無措。

“藍天被窗欞割成四方格”“媽媽是梅花鹿”,別告訴孩子答案
“藍天被窗欞割成四方格”“媽媽是梅花鹿”,別告訴孩子答案

孩子之道

是自然之道

最近重温了經典電影《海蒂和爺爺》,被純真活潑的海蒂深深打動。

雖然她是孤兒,卻樂觀開朗。

在被姨媽送到阿爾卑斯山和年邁的爺爺同住後,海蒂的天性得到徹底的釋放。

舒展身體感受遼闊的大自然。

“藍天被窗欞割成四方格”“媽媽是梅花鹿”,別告訴孩子答案

和動物嬉戲玩耍。

閒暇之時,爺爺陪伴她滑雪。

“藍天被窗欞割成四方格”“媽媽是梅花鹿”,別告訴孩子答案

有朋自遠方來,爺爺也精心準備食物,讓她自由自在和同伴玩耍,從來不干涉她的生活。

“藍天被窗欞割成四方格”“媽媽是梅花鹿”,別告訴孩子答案

原本以為無憂無慮的日子會不斷延續,可姨媽的再次造訪打破了他們爺倆的寧靜。

姨媽認為她到了該上學的年齡,便帶她去給卧牀多年的富家小姐克拉拉做陪讀。

去了之後才發現,那裏吃喝玩樂應有盡有,就是規矩太多,常常指責她像個“野”孩子一樣。

“藍天被窗欞割成四方格”“媽媽是梅花鹿”,別告訴孩子答案

別説自由慣的海蒂很不習慣,就連富家小姐克拉拉也在各種該與不該的繁文縟節中變得鬱鬱寡歡。

兩個童真的孩子,都被束之高閣,眼神中都失去了光彩。

直到海蒂有機會重返山間和爺爺歡聚,克拉拉被允許去海蒂的家鄉度假,兩個孩子的臉上,終於露出越發明媚的笑容。

脱掉束身的淑女裙,手抓麪包大口大口地吃,就連牛奶也是端起來喝個精光。

“藍天被窗欞割成四方格”“媽媽是梅花鹿”,別告訴孩子答案

白天享受陽光的美好,夜間看着空中不斷閃爍的星星,以地為席以天為蓋。

在海蒂的鼓勵幫助下,感受到大自然美好力量的克拉拉鼓起勇氣站了起來,身體慢慢痊癒。

“藍天被窗欞割成四方格”“媽媽是梅花鹿”,別告訴孩子答案

孩子之道,是自然之道。

一味地限制打擊,剝奪孩子的自由,只會催生出越來越多的問題,毀掉孩子的單純和天真。

很多時候,我們心疼那些過分早熟的孩子。

不是討厭他們的懂事和乖巧,而是難過他們在小小的年齡裏,失去了本該屬於自己的靈性。

聽過一個青少年的分享,從小懂事乖巧的他,很害怕媽媽。

小時候他撿到一個海螺殼,愛不釋手,經常把它放在耳邊聽“海的聲音”,還主動給媽媽聽。

可媽媽嫌髒,説:“你都這麼大了還玩這些有的沒的”,趁他不注意偷偷扔掉了海螺殼。

從那以後,他不敢跟媽媽分享自己的新發現了,總覺得在媽媽心裏,自己做什麼都錯。

“藍天被窗欞割成四方格”“媽媽是梅花鹿”,別告訴孩子答案

心理專家武志紅所説:

“當孩子的生命力被看見的時候,它就會變成好的,比如熱情和愛;當孩子的生命力不被看見,就會變成黑色的,比如憤怒、攻擊,是破壞性的。”

如果我們看不到孩子的靈性,習慣是用負面信息去評價孩子,只會剝奪孩子單純天真的權利。

無法做真實的自己的孩子,他身上的光,只會慢慢黯淡下來,最後消失,丟失了自己。

“藍天被窗欞割成四方格”“媽媽是梅花鹿”,別告訴孩子答案

守住孩子的靈氣

讓他擁有行走世界的底氣

最近看到一位特別温暖的女孩,雲畫師週週魚。

酷愛為雲朵作畫的她,從兩年前就開始畫雲朵,給每朵雲取名字。

“藍天被窗欞割成四方格”“媽媽是梅花鹿”,別告訴孩子答案

同時配上治癒小故事,讓更多看到的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看到畫師把每一朵普通無奇的雲朵,賦予如此靈動的寓意,不禁感慨:

心中始終充滿真善美的人,用心傳遞的温暖足以治癒人心。

“藍天被窗欞割成四方格”“媽媽是梅花鹿”,別告訴孩子答案

想起了紀錄片《人生第一次》中,那羣寫詩的孩子。

他們生活條件惡劣,環境窘迫,學習能力不強。

可偏偏是如此不起眼的他們,通過自己的筆觸和感受,寫下一句句生動形象的話語。

《雨》

烏雲和白雲結婚

我們歡呼着

去撿他們撒下的喜糖

“藍天被窗欞割成四方格”“媽媽是梅花鹿”,別告訴孩子答案

這些充滿靈氣的文字,是他們對父母的思念,是他們對美好世界的想象。

更是他們未來行走人生的最大底氣。

什麼才是孩子該有的樣子?該擁有的生活?

未來日子那麼長,孩子要面臨的挑戰那麼多,何必急於一時,讓孩子早早沒了他對生活最初的憧憬和熱情呢?

也許孩子的靈性,換不來成績;他的愛好,得不到任何利益。

可他始終是個孩子啊!

小小的身軀裏,本該裝着孩童般一樣真誠、清澈的靈魂。

法國教育家盧梭如此認為,教育應該遵循自然,順應孩子的天性,不要對孩子橫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維強加在孩子身上。

對於我們來説,亦是如此。

“藍天被窗欞割成四方格”“媽媽是梅花鹿”,別告訴孩子答案

孩子的成長,就像一棵樹那樣。

他有自己的規律,揠苗助長,設限定型,看起來雖然好看,可結成的果實,既不甜美也不飽滿。

唯有做孩子的保護傘,用鼓勵的方式,欣賞孩子的一切,才有機會助力孩子成為參天大樹,傲然挺立,不畏風霜。

蹲下來看看孩子的世界吧!

我們終將發現,那裏真有一方淨土,光彩溢目,是生命本該擁有的美好樣子。

—— End ——

“藍天被窗欞割成四方格”“媽媽是梅花鹿”,別告訴孩子答案

作者:哎呀媽,喜歡探索世界,有娃萬事足的新手媽媽,閒來喜歡當碼字工。願餘生能夠成為孩子們最大的驕傲!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藍天被窗欞割成四方格”“媽媽是梅花鹿”,別告訴孩子答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78 字。

轉載請註明: “藍天被窗欞割成四方格”“媽媽是梅花鹿”,別告訴孩子答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