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凡事積極應對,常能柳暗花明

由 沈建伏 發佈於 健康

人是有精神活動的,人也是社會一員,精神活動有了偏差、社會生活有了變故,都會影響到人的健康。精神活動反映在心理上,而心理活動又會體現在身體上。失戀了,精神受到打擊,情緒一定低落,有誰還能食慾大開?社會生活的變故也會影響精神活動、影響身體健康。公司倒閉了,怎能不為前途擔憂,有誰還能安然入睡?

如今社會高速發展、生產方式轉型、生活節奏加快、人們觀念轉變,可以説我們的社會在大變革之中。當然是越變越好,但是在某一段時間裏、在某一地區內、在某一件事情上、某一位或某一些人身上或許就難盡善盡美了。

這兩年來新冠病毒感染在全球大流行,我國政府以人民為重、以人民的生命為重,舉國一致努力抗疫,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不過就像對傳染病有人有免疫力、有人缺乏免疫力一樣,對於這場抗疫鬥爭中社會生活的變化,有人順應潮流、積極應對。有人則焦慮煩躁,惶惶不可終日,甚致引發精神、心理疾病。

在這類心因性疾病中抑鬱最為多見,甚至被形容為“心理疾病中的感冒”,不過對此卻不能掉以輕心。此病不同於一般的“情緒不好”,情緒不好通常事過境遷即可自行調整,而抑鬱的特徵常表現為與其處境並不相稱的心境之低落,而且往往不能自拔,其外在表現可為食慾不振、睡眠不佳、疲乏無力等等,但實質問題卻是對世事極度不感興趣、自我評價低下、自怨自責、甚至時有輕生之念,是必需得到心理疏導和藥物治療才能解決的。

俗話説;“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生在世那裏能件件事都能如意?即使是古代田園牧歌式的農耕社會中也會有“田中禾苗半枯焦”、“卷我屋上三重茅”之類的事情發生,遑論如今社會高速發展、變革的時代。

就如同對於傳染病的免疫力一樣,抑鬱之類心因性疾病的發生除社會生活的變故外,也有對這些變故“易感”的心理史佳林上的缺陷。就如同講衞生可以增強對傳染病的免疫力一樣,人們也應該重視精神的衞生,以預防此類精神心理疾病。大致上精神衞生包括:心理健康、情緒健康、道德健康諸方面。心理健康是精神健康的主體,人們應該努力培養健康的、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擺正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位置,是心理健康的基礎。有了健康的心理狀態,理解我為人人、才有人人為我,遇事“一分為二”、待人“責人寬、責己嚴”,情緒自然健康。處世大公無私、光明磊落、心胸蕩蕩,便是道德健康的表現。

具體説來,遇到社會生活的變故,應該正確地去理解,比如此次新冠病毒感染的流行,是世界性的災害,試看全球有哪國政府能像我國這樣釆取以人民為重、以生命為重的抗疫方針,並在抗疫的同時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民生的政策,對個人而言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的呢。有困難、有挫折,一分為二地看待,“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換一個角度思考,便能心理平衡,再加積極進取,常能柳暗花明。換一個角度思考,不是阿Q精神,而正是心理強勢的表現。當然要能做到這些,並非一日之功,需要人們持之以恆地學習、認認真真地思考、切切實實地去實踐。

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基礎。(楊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