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濕氣重的人越來越多,其實這與人們的生活習慣脱不開干係。
上下樓有電梯,出門開車,進入有空調,常年生活在一個恆温的環境下,長期如此,就會導致人體功能紊亂。
而脾虛是最常見,也是對健康影響最大的功能紊亂
脾是體內運化水、谷的器官,濕氣的形成與脾臟脱不開干係。脾虛,攝入體內的水谷等食物不能夠被正常運化,水濕得不到排泄,日積月累的聚集,就會形成濕重體質!濕氣重,對身體的影響複雜而全面,因此對健康造成的損害,也在所難免。
濕氣重的人,這3個部位的異常很常見:
1、頭部
濕邪入侵人體時,頭部會出現反應,出現頭痛、頭昏沉,就像是一塊兒抹布一樣裹住頭部,整個人昏昏沉沉的。
此外,還伴有身體沉重,發熱,渾身不適的表現。
2、關節
當體內的濕氣堆積到一定程度後,關節也會出現表現。
想必大家在生活中總聽到老人説,天氣一遍,渾身關節難受,其實,這就是濕氣入侵關節形成的風濕性關節炎。
主要表現為關節沉重,扭曲,變形,伸展不利。
3、消化效果
濕邪入侵脾胃,就是影響到腸胃道對於食物的消化,從而出現消化不良,腹脹的現象。
因脾虛運化不利而致使''內濕''時,還伴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飲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濕困的表現。
此外,體內濕氣較重,人體還會有以下6個具體表現:
1、 頭髮油膩,年紀輕輕兩鬢斑白;
2、 睡覺流口水,口臭,口乾;
3、 睡覺打呼嚕、咳嗽不止;
4、 大便黏膩、粘在馬桶上;
5、 舌苔較厚,出現''裙邊舌'';
6、 渾身沉重,乏力。
這4件事會加重體內濕氣,儘量少做:
第一件:睡不夠
從中醫角度來説,睡不夠是脾虛的典型表現。
睡覺可以補充人體的能量,各個器官可以得到充足的修養,從而可以緩解身體的不適。
但是,長期睡眠不足,會影響到脾臟對於水的運化,從而導致水濕排解出現障礙,加重體內濕氣。
第二件:口味重
經常食用大魚大肉,辛辣刺激的食物,會加重腸胃的負擔。
腸胃受到損害,就會影響到脾臟對於水以及食物的運化,出現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的現象。
同時也會導致體內的濕氣無法排解,加重體內濕氣。
第三件:吃冷食
經常吃生冷的食物,會導致腸胃道消化功能停滯。
腸胃道不適,就會給濕邪創造入侵脾臟的機會,加重寒氣侵襲人體。
因此,就算在炎熱的夏季也不能常吃冷食,最好在做飯菜是加入葱、姜來減少飯菜的寒冷性質。
第四件:運動少
運動少,身體的新陳代謝會減慢,人的四肢就會無力,身體出現沉重的現象。
對於越是不愛動,體內淤積的濕氣也就越多,對於脾臟的損害也就越大,體內的濕氣也就會加重,進入到''惡性循環''。
中醫講究整體觀念,拒絕西醫那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觀念。
有很多朋友説,吃藥時感覺身體有些變化,但是藥物一停就會馬上覆發。
其實這是單方面的調整,是治標不治本的,平時還是要結合調整生活方式,就像是大壩開了一個口子,若上流不截斷,依舊會從破口處流入,那麼,濕氣永遠不能夠被清除。
以下這12條鐵律,體現自我修養,排濕的必由之路!
1、徹底戒掉酒;
2、以素食為主,輔助以肉食,任何肉食要少吃;
3、肥甘厚味,烤串,麻辣燙,海鮮之類戒掉之;
4、寒涼冰冷,冰激凌戒掉之;
5、少吃糖,蛋糕這些生痰困脾的;
6、 再不熬夜,換工作換環境,真正有能力的人在哪裏都能活得很好;
7、 生活環境要足夠乾燥;
8、每天必須運動下微微出汗,這是硬指標;
9、喝水量根據自身需要喝,勿迷信專家,身體是自己的,喝壞了,痛苦自己受;
10、節慾保腎陰腎陽;
11、學習並訓練調整情緒,避免長期抑鬱,發怒,生悶氣,以免肝氣傷脾胃;
12、學習靈活處理問題,避免鑽牛角尖,造成自我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