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養生有“四忌”!收藏進補指南,健康度秋季

“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9月23日迎來秋季的一個重要節氣——秋分。秋分到,意味着正式進入秋季,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秋天。從此開始,北半球晝短夜長而白天越來越短,陰氣轉濃,天氣也變得越來越涼。

秋分養生有“四忌”!收藏進補指南,健康度秋季

秋分到,天漸涼和春分一樣,在秋分這一天,晝與夜、寒與暑、陰與陽,都是平分的,處於均衡狀態。不同的是,春分平分了春季,從春分開始,北半球晝長夜短而白天越來越長,陽氣轉盛,天氣由涼入熱,而越來越熱。秋分則恰恰相反,它平分了秋季,從此開始,北半球晝短夜長而白天越來越短,陰氣轉濃,天氣也變得越來越涼。

秋分養生有“四忌”!收藏進補指南,健康度秋季

秋分養生注意“四忌”俗話説:秋分不養,一年白忙。做好秋分養生格外重要,要注意4個養生禁忌。

1、忌經常熬夜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主治中醫師張冰2022年9月接受每日商報採訪時表示,秋分時節,陽氣收斂,陰氣漸盛,經常熬夜,容易傷及人體陽氣,所以要及時調整作息,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做到起居有時,勞逸適度,保證充足的睡眠。

秋分養生有“四忌”!收藏進補指南,健康度秋季

2、忌大量運動

張冰醫生表示,積極運動可以放鬆身心、掃除抑鬱情緒,但秋季運動總體上應該以“收”為主,以免損耗陽氣。儘量避免大運動量、出汗較多的運動,可選擇登山、慢跑、散步、太極拳等。

秋分養生有“四忌”!收藏進補指南,健康度秋季

3、忌大喜大悲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推拿科醫師馬永利2018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受氣温和光照減少影響,人們的情緒也會發生變化,如悲秋,秋愁。所以,秋季養生要着重注意不要大喜大悲,要符合季節的收斂之氣,最好的方式就是爬山登山,登高處望望遠方,頤養一下自己的心情。

秋分養生有“四忌”!收藏進補指南,健康度秋季

4、忌凍三部位

河南省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王雪梅在2016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提醒,雖説有“春捂秋凍”的説法,不過身體有三個部位不能“秋凍”。

1. 頭部,頭為諸陽之會,如果保護不好,陽氣會喪失,頭頸部位受涼,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狀的感冒,向上則會導致頸部血管收縮,不利於腦部供血。

2. 腹部,腹部有很多重要經脈,此處受涼將引起腹部經脈氣血瘀滯不通,對臟器功能都會有影響。例如有胃病史的人受寒易胃疼,經期女性受寒容易痛經等。

3. 腳,“寒從腳生”,腳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由於雙腳距離心臟最遠,血液流經的“路程”最長,如果腳部受寒,則血液流動瘀滯,全身血液供應將出現不足,臟器功能繼而受損。

秋分養生有“四忌”!收藏進補指南,健康度秋季

秋分進補指南,快收藏!

俗話説“入秋三分虛”。秋季進補不是秋季“亂”補。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中醫科主任林景琳在人民日報健康號“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刊文表示,秋天持續的高温和乾燥,在飲食方面宜遵循“少辛增酸”的原則。

儘量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以補肝氣、收斂肺氣。

適當多吃些酸味甘潤的食物,可達到生津潤燥之效,如蘋果、石榴、葡萄、柚子、檸檬、山楂等。

下面這幾個是最適合這個時候來進補的,記得給家人多做點吃!

1. 一補:山藥

山藥是有名的藥食兩用的食物,有“神仙之食”的美譽。山藥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是補養五臟的絕佳之選。

此外,它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澱,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2. 一菜:蓮藕

天氣乾燥,吃些藕,能起到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

鮮藕除了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外,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的含量也很豐富,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對預防便秘十分有益。

3. 一果:梨

秋季空氣乾燥,水分較少,若能每天堅持食用一定量的梨,能緩解秋燥,生津潤肺。

梨因鮮嫩多汁,含有85%的水分,酸甜適口,被稱為“天然礦泉水”,自古就被尊為“百果之宗”。

4. 一堅果:花生

中醫認為,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可以醒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調氣、清咽止咳。

主治營養不良、食少體弱、燥咳少痰、咯血、皮膚紫斑、產婦乳少及大便燥結等病症。

5. 一粥:百合粥

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其營養成分豐富,且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是秋季食用之上品。

6. 一肉:墨魚

關於吃肉,一直有“四條腿的不如兩條腿,兩條腿的不如沒腿”的説法。

墨魚營養豐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3克,脂肪僅0.7克,還含有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A、B族維生素及鈣、磷、鐵等人體所必需的物質,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滋補食品。

(健康時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89 字。

轉載請註明: 秋分養生有“四忌”!收藏進補指南,健康度秋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