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強母子街頭僵持良久,獲大片支持聲:孩子打滾扶或不扶是門學問

都説孩子2~3歲是條分水嶺,這話可一點不假,相信帶過娃的各位家長都深有體會。

懂事伶俐的小天使,一旦跨過2歲這道門檻,不知為何就進化成了“小惡魔”?差距之大足以讓爸媽血壓突增。

而且這絕對不是個別現象,大多數家庭都會面臨這個問題。

前兩天休息時,我就刷到一個3歲孩子因玩具當眾打滾的視頻,母親的做法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

兒子街頭打滾耍賴,倔強母親堅決不扶

視頻中的寶媽正在帶娃逛街,不想寶寶看中了一款玩具,硬要媽媽買下來,但寶媽沒有答應,因為家中已經有一個同樣的玩具了,只是顏色不同。

一開始,媽媽還好言好語地勸孩子“家裏有,咱就不買了。”

可寶寶並沒有因此放棄,走出不遠,乾脆就一下坐在了地上,説什麼都不肯起來。

倔強母子街頭僵持良久,獲大片支持聲:孩子打滾扶或不扶是門學問

寶媽深知孩子的性子,只得遠遠看着他耍賴,站在5米開外的地方一臉冷漠。寶寶見媽媽沒走,也變本加厲,甚至整個人都躺到了地上,就等着媽媽鬆口妥協。

可寶媽根本沒有去扶的意思,這對倔強母子便在街頭僵持良久,旁邊的狗狗都疑惑了。

倔強母子街頭僵持良久,獲大片支持聲:孩子打滾扶或不扶是門學問

底下的留言諸多,總之這位寶媽收穫了網友們的大片支持聲,還有些網友針對這種情況,説了説自己是如何應對的。

其實,現實中不少父母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孩子打滾扶與不扶,大家心裏都有自己的答案,那麼正確的處理方式是怎樣的呢?

扶還是不扶?其實並非黑白分明,也可以曲線處理

首先,在這件事情上,立刻就去扶孩子、哄孩子的家長是錯誤的。

因為這會讓孩子產生一種思維定式——只要哭鬧打滾,爸媽就會給我想要的。那下次一旦再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可能鬧得比現在更兇,從而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當中。

其次,任憑孩子怎麼鬧家長都沒反應也不正確。這種冷處理的態度雖然看似很管用,但其實存在一定隱患,親子之間的關係受影響不説,孩子的性格可能也會發生微妙的變化。

倔強母子街頭僵持良久,獲大片支持聲:孩子打滾扶或不扶是門學問

看到這裏可能家長更疑惑了,扶也不行,不扶也不行,那到底應該如何是好?其實孩子打滾扶或不扶還真是門學問。

我們要了解,2~3歲的孩子之所以性格忽然改變,是因為萌發了自我意識。

簡單來説,就是他們意識到了自己是獨立個體,希望建立屬於自己的秩序,因此事情一旦不向着他們想的方向發展,便會哭鬧不停。

但一味退讓和冷漠,都不能很好地解決孩子打滾耍賴的問題,妥協更不行,只會讓孩子變本加厲。

家長們應該有技巧、高情商地應對,讓孩子心甘情願地接受“不買玩具”這個合理的決定。

倔強母子街頭僵持良久,獲大片支持聲:孩子打滾扶或不扶是門學問

此類情況具體如何處理?

第一步:讓孩子冷靜

如果孩子是在家中撒潑打滾,那麼家長可以暫時與孩子保持距離,不理他,等他自己停止。

但如果是在外面人多的地方,還是應該先將孩子抱到人少、乾淨的地方,再轉移他的注意力,平復情緒,以防孩子做出什麼過激的事情。

倔強母子街頭僵持良久,獲大片支持聲:孩子打滾扶或不扶是門學問

第二步:進行心理疏導

等孩子氣消了,這時候爸媽就可以上前溝通,給孩子進行心理疏導了。

可以先詢問孩子為何不開心,之後循循善誘,告訴他為什麼不能滿足他的要求、在什麼情況下才會滿足他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溝通中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才是有效的。

要讓孩子知道,撒潑打滾並不能收穫想要的結果,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並給出讓人信服的理由,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倔強母子街頭僵持良久,獲大片支持聲:孩子打滾扶或不扶是門學問

第三步:日常“立規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長可以在生活中給孩子建立一個“行為干預機制”,它能起到增強孩子自控力的作用。

例如,孩子刷碗或者拖地了,可以得到一些貼圖作為獎勵,積累到一定數量就可兑換獎品。

而若是在外面撒潑打滾,或者是出現了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為,就要扣分,扣去貼紙,以此約束孩子的行為。

事實證明,這種方法比單純的説教更有效,更容易激發孩子的主動性,不妨試一試喲~

二胎寶媽、營養師,為大家分享育兒生活中的心得;圖片皆源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另外,碼字不易,如有個別錯別字,請別介意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40 字。

轉載請註明: 倔強母子街頭僵持良久,獲大片支持聲:孩子打滾扶或不扶是門學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