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70後媽媽工作帶娃兩不誤,90後全職媽媽喊辛苦,兩者差距在哪

由 泉亮霞 發佈於 健康

現如今大家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可是與之相反的是,帶娃卻成為了困擾年輕人的一大難題,很多寶媽總是會在不經意間抱怨説:“帶娃之路困難重重。”

面對寶媽們的抱怨,家裏的長輩都表示不理解,畢竟在他們那個年代,一個媽媽帶兩三個娃也不會耽誤工作。

怎麼到現在的90後媽媽,選擇帶娃就不能工作,去工作就沒精力帶娃,難道70後媽媽們是“超人”不成?

為啥70後的媽媽工作帶娃兩不誤,但90後全職媽媽喊辛苦?

蔣温生完了寶寶就做起了全職媽媽,工作中利落幹練的她,偏偏對帶孩子這件事不得其法們。

從孩子出生開始,蔣温就做好了一手抓的準備,小到給孩子換尿不濕,大到給孩子洗澡,經歷了反覆嘗試,蔣温才終於摸清了門道。

可丈夫對於蔣温這種一心撲在研究帶孩子的行為,頗有不滿,原因是蔣温經常忙於照顧孩子,忘了做飯、做家務,總會拿外賣來湊數。

對此,蔣温的丈夫也曾經與她商議説:孩子還小可以喝奶,可是大人總得吃飯,總吃外賣也不是這麼回事呀。可蔣温卻覺得丈夫太不理解自己,畢竟自己每天光是處理孩子的問題就忙得團團轉,有時候真的沒時間做飯。

丈夫覺得蔣温實在過於矯情,兩個人吵了一架後,丈夫便回自己的爸媽家吃晚飯。在餐桌上,丈夫對此一頓牢騷,還拿蔣温的婆婆舉例説:“您看您年輕時候不僅要帶孩子還要工作,每天下班了還要做好晚飯,難道不辛苦?她就是太矯情。”

媽媽作為過來人卻恨鐵不成鋼地拍了拍他的頭説:“我們那時候跟現在可完全沒有可比性,你知道現在帶孩子壓力有多大嗎,就在這抱怨!”

兩者之間的差距到底在哪?

1)對孩子教育、興趣培養的關注度不同

70後的家長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和興趣培養方面不會過度重視,只要孩子能吃能睡,家長就不會去參與孩子的其他問題。

而隨着社會競爭力的不斷加大,現在的家長都想得比較長遠,會選擇從小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從小抓孩子的教育,希望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為未來的發展做鋪墊,自然在帶娃時會辛苦很多。

2)養育孩子的經濟壓力不同

70年代生活壓力簡單,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方面沒有過多的關注,在家長看來,接不接受教育甚至都不重要,所以不會過多的投資在孩子的教育上。

而對於90後家長來説,培養孩子就是要從小抓起,從興趣愛好班,到學習培訓班,只要對孩子的學習有幫助,家長就會捨得投資,於是便會更加努力地工作,壓力自然也就大了起來。

教育支出導致的經濟差距,也是兩代人教育孩子的差距。

3)育兒方式從“放養”轉為“陪伴”

70年代環境簡單,左鄰右舍甚至一個鎮子的人都相互熟知,往往家長在做飯,孩子就自己跑出去玩了,家長也不會擔心孩子會丟,所以大多采取的是放養育兒,也就不需要操太多心。

而現在的社會環境複雜,對於孩子來説,處處充滿危險,家長需要時刻的保持警惕,時刻的陪伴在孩子左右才放心,這樣父母花費的精力自然就多了起來。

4)外界環境產生了改變

70年代,許多的工廠都會為員工設立專門的託兒所,有專門的看護人員,以此來解決媽媽們的後顧之憂,讓其可以安心工作。

而現在的託管班都是盈利性機構,有的託管甚至要高出工資很多,所以許多寶媽只能被迫選擇帶娃,而放棄了工作。

不管是哪種育兒方式,“恰當”和“適度”才是最重要的

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説,育兒方式也有很多種,不管是70後的放養式育兒方式,還是現在的精細型育兒方式都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而選擇“恰當”和“適度”的方式,不僅可以解放家長,更可以讓孩子釋放天性,才是正確的育兒方式。

寫在最後:帶孩子雖然充滿了困難,卻也充滿了甜蜜,家長在帶孩子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學到很多知識,更能促進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