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米可以去濕,所以很多朋友為了養生,都多吃薏米,但是吃薏米也是講究方式方法的,有些人其實少吃為妙,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大媽吃薏米祛濕進醫院,醫生警告:不要再亂吃薏米了!
57歲的張大媽退休後沒事做,最大的興趣愛好就是養生。張大媽與別的老人不同,她雖然很喜歡研究養生,但是她不會輕易相信藥店裏的保健品,不但昂貴,而且也不知道用料安不安全。張大媽喜歡自己買材料來做養生保健品,自從知道了濕氣致百病,而煮薏米吃可以祛濕後,張大媽就天天煮薏米吃了,沒想到卻吃進了醫院。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因為薏米是寒性的,張大媽長期吃薏米,導致了長期體寒、宮寒,繼而引發子宮肌瘤。醫生表示,女人最怕的就是冷。體寒會導致身體血氣運行不暢,從而導致臉長斑點。體內的能量不能潤澤皮膚,皮膚就沒有生氣,粗糙乾燥。
最糟糕的是,女性的生殖系統是最怕冷的,體寒會引起宮寒,從而造成不孕不育或影響胎兒發育;宮寒還會引起月經不調、子宮肌瘤,嚴重還會得子宮癌。
幸運的是張大媽的子宮肌瘤很小,經過切除後吃藥調養也恢復得算是比較快的。沒想到的是養生把自己養出病來了,張大媽很是後悔。
其實不僅是張大媽,很多人都知道薏米可以祛濕,都會自己做在家煮薏米粥來祛濕。中醫表示:千萬不能再這樣做了,尤其是女性,長期吃薏米會體寒。
那麼應該怎麼吃薏米才能去濕氣,又不會太寒?通過中醫搭配的馬齒莧薏仁茶就可以,馬齒莧薏仁茶包含馬齒莧、薏仁、芡實、赤小豆、淡竹葉、槐米、綠茶各2克,做法是新鮮馬齒莧洗乾淨切碎,薏仁、芡實、赤小豆炒熟後搗碎,其餘食材也是搗碎,然後一起入鍋煮1個小時即可飲用。薏仁炒熟後寒氣已經被抑制了部分,加上芡實、赤小豆等性平的食材,這樣一起吃不會像是單吃薏米一樣寒氣那麼重。
中醫認為濕氣是萬病之源,會惡化和誘發很多惡性疾病,絕非虛言。其實中醫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養生之前先祛濕,只可惜知道的人很少。很多問題和濕氣困擾密切相關,濕氣祛除了,很多小問題自然就沒有了。對一些慢性病的治療也應先祛濕,再採取其它方法調理,這樣吸收也會更好些。所以建議腎虛人羣,婦科疾病人羣,減肥人羣,脱髮人羣,長痘人羣,一定要先檢查下自己是否有濕氣,有就一定要先祛濕。祛濕之後,你身上的那些煩惱才有消除的可能。
有些朋友長期不注意,濕氣已經很重了,脾胃受傷,很多臟器都受到了影響,這個時候也意識到危害,可用了很多辦法:拔罐、針灸、艾灸、中藥,都見效甚微,為什麼會這樣呢?一是醫生沒開對藥,治療方案有出入。(或者説你遇到了庸醫)。二是你的脾胃不好平時食物都吸收不了別説藥物了。三是濕氣囤積很久已經是藥之不及。四是你用的祛濕方法不適合你的體質。比如:艾灸熱,較為猛烈,一般對寒症效果好些,如本身濕熱,猛烈的陽氣就會傷身。
腳底的湧泉穴是腎經起源穴。延用古方《清太醫院配方》中有一湧泉貼膏:載有延年湧泉膏,乃防病保健排毒祛濕方。藥用杜仲、牛膝、熟地、附子、續斷、甘草各60g,生地、小茴香、菟絲子、天麻子各15g,雄黃、木香、丁香、乳香、沒藥各6g,麝香0.6g。用香油1500g,將所列杜仲至木香等前12種藥熬枯去渣,入鉛丹收膏,製成膏貼,貼敷於腳底的湧泉穴。
據載:此膏可治先天不足,後天虧損,骨痿身瘦,陽氣虛弱。若以此方常貼湧泉穴,不但終身永無寒濕、腳氣、癱瘓之症,而且能防病保健,排毒養顏,延年益壽。